青海平安: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新画卷
2019-06-06 11:02:0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韩世花 郜晋亮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近年来,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并注重发挥“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点带面,荒地变花海

  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一提起庄科村,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逢夏秋旅游旺季,风景如画的庄科村游人如织,勤劳好客的村民的生活也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庄科村的变化得益于一个有远见,思维宽阔、团结一心的好支部、好班子。在村党员干部的带领和不断努力下,曾经凋零破败的“荒地”变成了让人流连忘返的“花海”;昨日思想落后的“贫困户”变身致富“领头羊”;昔日“空壳村”成为今日“摇钱树”。

  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优势该如何转化为经济优势?2017年,村里决定利用乡村振兴示范点、省级旅游扶贫示范点和区级村集体经济“破零”示范点建设的契机,投入1200万元打造乡村旅游景点,并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及养老等产业,扮靓了村庄,带富了村民。

  驻村第一书记张生杰告诉记者,通过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农户以入股分红、在企业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特色农家院、乡村家庭宾馆、小超市等随之出现,村民增收途径不断拓宽。

  党员带头,巩固脱贫战果

  几年前,寺台村可是平安区有名的贫困村。农闲之时,村里人不是琢磨着怎么务工赚钱,而是聚在小广场上晒太阳。现如今,村里摆脱了贫困,大家也都过上了好日子,农闲的时候小广场上山太阳的少了,大家都忙着在家里加工沙柳条。

  前不久,记者来到村民赵富德家,他和爱人正坐在大门口,用柴刀加工长短不一的沙柳条,扎成捆后整齐摆放,等待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王昌盛上门回收。

  王昌盛是村里的一名党员。年初,他向党支部承诺要为村民办实事,通过引进沙柳条加工产业,让村里的闲余劳动力在农闲时节加工柳条,增加收入。

  近年来,寺台村着力把党建责任转化为扶贫动力,在解决农村基层管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发展产业等方面精准施策,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脱贫攻坚能力。

  2018年,寺台村马铃薯种植从过去“小打小闹”转为规模化发展,面积达到1500亩。村里党员干部对种子、化肥、技术、销售全程跟踪服务,并与青海大学农科院青薯种业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年底实现增收38万元。面对丰收的喜悦,村民们无不拍手称赞。

  村党支部书记赵久德坦言:“在推广马铃薯新品种规模化种植初期,一些村民担心成本、价格、销路等问题,积极性并不高。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们带头种植、带头承担风险,才让村民们放下了心里的石头。”

  转变观念,守护美丽家园

  走进平安区条岭村,乡村美景映入眼帘,宽阔平整的村级文化广场,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别致的村间绿化带,青瓦白墙的屋舍整齐划一,太阳能路灯、篮球架、垃圾箱一应俱全,让人心旷神怡。

  村落的一处,大家正在清扫垃圾、疏通水沟、维护绿化带。原来,每逢固定“环境卫生日”,村“两委”成员和全体党员就会带头对全村环境进行彻底清扫,村民们也会自觉参与。

  近年来,由于易地搬迁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条岭村从原先大山深处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了人人称赞的美丽乡村,人居环境也得到彻底改观。2018年,条岭村还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战略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

  荣誉来之不易,为了能更好守护自己的美丽家园,条岭村以“厕所革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为契机,积极发挥党员带头表率作用,引导村民改变落后的观念,形成大家动手搞清洁、搞绿化、搞建设、搞管护的良好风气。

  每月“固定党日”,邀请贫困户和村民代表参与会议,进行政策宣讲,彻底改变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每月固定“环境卫生日”,由党员带领村老年人协会成员开展,从行动上带动村民爱护环境卫生;党员干部认领栽种“党员林”,让绿色一点一点浸染村庄的每个角落。

  “现在大家的生态环保意识普遍提高了,改善人居环境工作比以前也轻松多了。更重要的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越来越舒服了,这才是生态宜居。”条岭村党支部书记赵海龙笑着说。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