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遵义红花岗区海龙镇紧扣乡村振兴主战略,以饮用水源保护地、城市生活后花园、百姓餐桌菜篮子的主定位,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凝心聚力、奋力拼搏,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抓好“主阵地”,让堡垒“强”起来
“以前办事要各个办公室跑,现在好了,在一楼党群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方便多了。”海龙镇群众称赞道。
海龙镇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先后筹资300余万元,对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推进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将镇党群服务中心、党务政务中心、综治中心“三中心合一”,建成了集功能齐全、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主阵地。
依托农村党员政治生活馆红色资源,积极搭建党员教育共享平台,接待全区党支部教育10余次,通过观摩讲解等方式,发动党员共建共享,党员年均参与村庄公益事业15次,有效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按照“整村推进、整镇提升”的工作思路,创建贡米村“‘贡’同奋斗‘贡’同富裕”、温泉村“温暖你我 全民参与”、龙泉村“百年龙泉 耕读传家”、桂花村“山呼水应‘桂’在有你”的党建品牌,有效衔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创新形成“四五六”网格工作法、“三网三训三融合”治理模式,深化基层治理;温泉村荣获“全国基层治理示范村”,贡米村荣获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五强组织”示范村,海龙镇获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整镇推进示范乡镇、全市“五强组织”示范乡镇党委等荣誉。
奏好“产业曲”,让日子“火”起来
“海龙贡米坝区四面环山,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光照条件良好,土壤肥力高,更有溪水常年不断灌溉,让坝区贡米拥有良好的口感和较高的营养价值。”海龙镇贡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浩向远道而来的客人介绍展厅的农产品。
近年来,海龙镇贡米村坚持以绿色发展为理念,立足坝区建设发展优势,采取“绿色稻+”“水旱轮作”模式,集中流转土地1840亩,以20-80亩的规模“倒包”村民种植,形成“稻+菌”家庭农场33个,发展绿色生态高品质海龙贡米。该村还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的产销模式,逐步将海龙贡米进行品种改良及市场推广,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的产业发展趋势,带领着村民实现增收奔小康。此外,在全村种有桃子、西瓜、草莓、羊肚菌、油菜、蔬菜等3000余亩,形成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2022年底人均收入达到23000余元。
无独有偶,在海龙镇温泉村,2000余亩的水晶葡萄步入采摘季。该村依托土壤肥沃、阳光充足、雨水充沛这一地理环境优势,采用“种植大户+农户”的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全村300余户农户种植水晶葡萄,目前全村水晶葡萄种植面积近2000亩,其中采用高效避雨栽培技术种植的葡萄约200余亩,平均亩产达6000斤,全村葡萄平均每亩收入12000余元。
该镇立足资源禀赋,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计划实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打造“红色感悟+农事体验”乡村旅游产业,为村民致富注入新活力、经济发展开辟新途径。
弹好“治理琴”,让乡风“美”起来
“嬢嬢,您千万不要点陌生链接、下载陌生软件。”“叔叔,这本小册子您拿好,里面有很多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政策”。在日常生活中,网格员化身“宣传员”,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向辖区村民宣传反电信诈骗、法制宣传、安全生产等方面知识,同时利用走访入户契机,向他们宣传各项惠民政策。
近年来,海龙镇按照“编密网格,压实责任,精准管理”的原则,将全镇4个村划分为25个网格,建设12个网格党支部、23个网格党小组,配备84名网格员,255名联户长,全面发动普通党员、农村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才、乡贤村老、退役军人等473人充当网格志愿者,建立“网中有格、格中有责、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结合“网格吹哨我报到”“力量下沉·网格赋能”等行动、“580”互助平台,主动做好宣传党的理论、落实党建要求、和谐党群关系等工作,主动协调邻里关系、净化治安环境、帮助困难群体,主动承担“政治引航员、邻里守望者、社区啄木乌”等重要角色,让网格责任更明确、发动更到位、参与更广泛、保障更有力、治理更精细、服务更周全。当前共走访群众5420户,收集问题建议95条,解决问题6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