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芶江镇天明村:“一领三微”模式 提升乡村共治效能
2024-11-13 15:31: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编者按:今年以来,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委组织部聚焦基层基础“强双基”,组建调研组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形成数篇基层党建创新案例。为加强经验交流,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对部分优秀案例进行摘登。

  乡村治,百姓安,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明确了目标和路径。天明村位于播州区芶江镇西南部,是典型的城郊结合部村,群众矛盾突出,治理难度较大。近年来,天明村聚焦治理难点痛点问题,以“服务物流新城、建设和谐天明”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党建“领航”,培育“微组织”、搭建“微平台”、举办“微活动”“一领三微”治理模式,有效激活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力量,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之路。

  天明村党群服务中心。(天明村委会供图)

  一、基本情况

  2017年,遵义市启动贵州黔北现代物流新城项目,总规划面积6500亩,其中2800亩位于天明村,占总规划面积的43.08%。随着项目的持续推进,入驻天明村的大中型企业已达19家,天明村也由原来的19个村民组拆迁调整为7个村民组和1个城镇小区,常住人口由981户3622人减少到521户2354人。面对征地拆迁量大、历史遗留问题多、矛盾纠纷突出等新变化,农村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群众关系日渐疏远等问题逐渐显现,给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新挑战。

  二、主要做法

  (一)强党建“领航”,构筑治理“同心圆”。一是严密组织体系。坚持“组织建设、细化管理、优化服务”原则,“一网格一堡垒”总体要求,立足企业分布、小区人口、自然村寨等具体情况,将辖区划分为6个网格、38个联户单元,优化设置网格党小组6个,实现基层党组织网格全覆盖。结合搬迁群众多、流动性大等特点,成立流动党支部1个,不断强化党组织在治理中的主导作用。二是提升运行质效。按照“多网合一、一网多用”原则,发挥村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综治、计生等工作整合到6个网格中,推动实现治理问题“一网打尽”、群众诉求“一网兜住”。坚持简洁易懂、方便操作的标准,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集中讨论,建立完善村规民约7项、25条,实行“道德红黑榜”制度,确保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有章可循。三是育强治理队伍。坚持“群众放心、主观自愿、能力符合”原则,通过“群众推、‘两委’商、镇级审”三级模式,注重从村干部、退役军人、致富能手、党员和村民代表等群体中选任网格党小组组长、网格长和联户长,并按照1名网格长+6名专兼职网格员+N名成员的“1+6+N”标准配备网格治理力量。截至目前,已配备网格长(员)10名、联户长38名。

  (二)培育“微组织”,激发治理“原动力”。一是健全自治组织。以村党总支和村民委员会为支撑,以群众为主体,规范建立新时代家风理事会、红白喜事理事会、卫生监督理事会、乡友促进会等自治组织7个,采取党建活动联抓、民生实事联办、治理难题联解、志愿服务联动等方式,构建村党总支引领,各类自治组织积极参与的“1+N”治理体系。二是成立组级管事组。持续推进“红星自治示范村民组”建设,以村民组为单位,通过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三方议事会等方式,商议选举人员单独组建或联合组建“红星管事组”,具体负责组内卫生环境、文明倡导、产业发展等事务。截至目前,已成立红星管事组3个,覆盖村民组4个,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三是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坚持乡村治理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进,针对集体资源匮乏、发展基层薄弱等问题,按程序成立遵义裕兴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以黔北现代物流新城项目建设为契机,面向辖区大中型企业和搬迁小区开设技术咨询和物业管理服务,切实解决村党总支资金不足、底气不足等治理困境。2023年以来,累计从集体经济结余资金中拿出2万元用于村级治理工作。

  (三)搭建“微平台”,深耕治理“关键点”。一是搭建村所联动平台。健全警民信息联享、隐患联排、普法联宣、治安联防“四联”机制,采取村党总支牵头,派出所、司法所、群众等多方参与模式,从民警、村干部、联户长等人员中吸纳54人组建志愿服务巡逻队,常态化跨区域开展普法宣传、治安巡查、纠纷调解等工作。2024年以来,已开展巡逻36场次,提供法律咨询3次、调解纠纷22件。二是搭建村校联育平台。聚焦特殊儿童和家庭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强化与区现代交通学校、芶江家长学院、天明小学等各类学校协同合作,通过知识宣讲、活动联办、联合奖励等方式,搭建村“两委”、学校、家庭“三级育人”机制,依托学校教育资源,围绕未成年人保护、家风家教培育、学习身边榜样等方面,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小手拉大手”等活动3场次,切实提升群众参与治理积极性和能力水平。三是搭建村企联赢平台。遵循“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组建7个企业联户单元,吸纳遵义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遵义鑫汇优商贸、华山教育等5家企业与村党总支开展结对共建,由村“两委”定期组织劳动力输送,企业对村内优秀党员、网格员、联户长或其近亲属给予优先录用和增量报酬待遇,有效解决群众就业和企业用工问题,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

  (四)举办“微活动”,营造治理“新风气”。一是开展集体议事。参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搭建村民议事协商平台,结合各村民组和山水芶江小区实际,因地制宜建立村民“红色议事室”“议事小广场”等场所3个,定期组织开展民情恳谈、村民说事、百姓论事、妇女议事等活动,推动形成“民事民商、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治理格局。2024年以来,召开群众议事活动27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件。二是开展文艺活动。按照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工作思路,整合网格员、联户长、志愿者等人员力量组建文艺队伍,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山水芶江小区广场、辖区企业场所等场地资源,利用传统节日、农民丰收节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农民运动会、老年人趣味比赛、群众文艺表演等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23年以来,组织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活动2场次,参与群众2000余人次。三是开展典型选树。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感动身边人、激励身边人,持续弘扬榜样文化,围绕孝贤、慈善、美德等主题,采取“群众推、代表议、榜上亮”的方式,开展优秀党员、优秀联户长、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评比活动,营造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2023年以来,开展评比活动3次,评选表扬各类先进典型50余人次。

  三、工作成效

  (一)基层治理合力不断凝聚。天明村通过搭建村所联动、村校联育、村企联赢“三联”平台,将派出所、司法所等力量有效整合起来,并规范建立自治组织,凝聚起了基层治理合力。据统计,天明村近三年的接出警量从2021年的84起降到了2023年的32起,治理成效明显。2023年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二)群众内生动力持续激发。天明村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山水芶江小区广场等载体,建立议事场所,制定符合天明实际的《村规民约》,让村民在参与乡村治理中有规可依、有理可行,并成立“红星管事组”,定期组织开展集体议事,在实现“村民事村民议、村民事村民办”的自治目标中不断提升群众参与感和获得感,有效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三)文明乡风培育日见成效。天明村通过举办各类“微活动”,充分发挥了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人、教育人、滋润人的作用,滥办酒席、赌博等歪风得到有效治理,群众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文明新风遍及村里。如,紧盯九九重阳节,以老年人现身教育、中年人亲身体会、青年人自身受益模式开展活动,有力传承了孝贤、慈善、美德等理念,人文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四、经验启示

  (一)发挥党的引领作用是核心。乡村治理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而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域内领导各类组织的核心。天明村在推进乡村治理工作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严密组织体系,治理成效明显。实践证明,只有建强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把广大组织和群众凝聚起来,乡村治理才有“主心骨”。

  (二)激发村民自治意识是前提。天明村在推进乡村治理工作中,注重培育自治组织、红星管事组、集体经济企业等“微组织”,有效激活了治理“原动力”。实践证明,只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用于支持基层治理,鼓励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才能实现从“政府干、群众看”到“领着群众一起干”的转变。

  (三)搭建平台凝聚合力是关键。天明村在推进乡村治理工作中,通过搭建村所联动、村校联育、村企联赢“三联”平台,为凝聚治理合力提供了载体抓手。实践证明,只有搭建治理平台,让群众和各界人士广泛参与进来,才能真正实现乡村善治。

责编: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