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魔芋地里清除杂草
盛夏时节的村庄,放眼四望到处郁郁葱葱,田间地头庄稼长势正旺,树上果实累累压弯了枝条,好一派欣欣向荣的田园风光。
近日,在贵州省黔西县红林乡红瓦房村千亩魔芋基地上,连片种植的魔芋已差不多有成人的一半高,看上去错落有致,蔚为壮观。基地上务工的村民们正在魔芋地里头顶烈日,挥汗如雨,忙着给魔芋清除杂草。人群中有一个瘦高个尤为显眼,被晒得黑黝黝的看上去特别硬朗有神,说着一口半黔半浙的普通话,给村民讲解着魔芋的管护要领。他叫江勤华,贵州华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红瓦房村魔芋基地就是在他的带动下建起来的。
“我虽然是一个外地人,但在我的心中,红林却是我的第二个故乡,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孕育了我小时候太多太多的梦想,选择到这里来发展,算是对红林乡父老乡亲的一种回报吧。”江勤华诚挚地对笔者说。
与江勤华攀谈得知,江勤华是浙江台州人,现年48岁,小时候其父母在位于红林乡的中国航发集团143厂航空部工作,江勤华随父母在红林乡生活了8年多的时间,因此与红林乡结下了不解之缘。回到浙江后的江勤华在西藏服了两年的兵役,于1991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退伍后的江勤华从事过公职,当过打工仔,经营过生意,走南闯北打拼多年后终于小有成就,注册了属于自己的公司。
201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来黔西访友的江勤华与红瓦房村的驻村干部谈到精准扶贫时,表示愿意来红瓦房村投资发展特色种植,帮助红瓦房村发展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成效,确保群众稳定增收致富。江勤华与红林乡党委、政府负责人及村“两委”班子经过多次实地调查研究后,决定在红瓦房村种植发展优质魔芋。
红瓦房村距乡政府驻地6公里,耕地面积近7000亩、林地面积近5000亩,土地资源丰富,气候环境宜人。全村705户274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380人,建有党支部2个,共有党员41名。
自脱贫攻坚战启动以来,红瓦房村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足了功夫,引导群众逐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维持传统支柱产业烤烟的种植面积在750亩左右,种植石榴近4000亩,种植青脆李1000多亩。魔芋基地建起来后,形成了“一村一特”“以短养长”的发展格局,补齐了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短板”和“空白”,为红瓦房村乃至红林乡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魔芋又名磨芋,多年生草本植物,除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通脉、通便、开胃等药用功能外,魔芋还是优良的可溶性膳食纤维,作为食品或添加于食品、饮料中可增进健康,改善体质,很受中国、日本及东南亚一带人民的喜爱。1998年中国卫生部将魔芋列入普通食品管理的食品新资源名单,美国和欧盟也相继将魔芋列入添加剂及食品范围,目前经过深加工后的产品市场走俏,供不应求。
为了更好地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帮助当地群众走上小康路,江勤华将组织关系转到了红瓦房村党支部,自觉接受党支部的管理,积极参加党支部的各种学习和活动。江勤华还自己出资带着“两委”班子和群众代表多次到云南、陕西、四川及省内的大方、威宁等地参观学习,实地查看魔芋种植情况,学习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管护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村“两委”成员和群众发展魔芋产业的积极性和决心。
据红瓦房村党支部书记邓彩军介绍,红瓦房村按照“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由合作社入股8万元,与华煜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每年按股金的30%提成后再按一定的比例分红给贫困户。另外,田间生产和粗加工环节的用工都是优先聘用本村的群众,这样就解决了村民就近务工的问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
“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先流转2000亩土地,把示范基地建立起来,让群众看到效益后跟着种植,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并向周边的村推进,争取用两年的时间发展到1万亩的规模。”江勤华告诉笔者,在村合作社的统筹和运作下,2000亩的示范基地已经建成,红瓦房村的200多个蔬菜大棚也全部用来培育魔芋种。为解决规模扩大后的深加工和储存问题,还将投入1千万元利用成贵铁路弃土场修建厂房和仓库,目前已完成场地平整,年内即可建成并投入使用。
正在魔芋地里干活的红瓦房村村民张开英说:“我家虽然不是贫困户,但享受到的好处一点不比贫困户的少,村里为我们把水、电、路还有宽带照样安通了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每年能得到400块的现金,每天在基地上干活开我80元的工资,既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每月还能有2000左右的收入,这种好事要到哪里去找。”
“我现在不但有低保金和养老金领,别看我年纪大了,在基地里干活我也不比别人差,江老板照样也开给我80块钱一天,实在是太感谢江老板了!”贫困户徐如华已年近古稀,老人家一提到江勤华就很高兴,笑得合不拢嘴。
谈到魔芋的销路和经济效益,江勤华用一种军人特有的语气毫无保留地说:“销路没有问题,经过深加工后的产品都是销往日本和东南亚一带,怕的是没有货,每亩的利润我粗略地估算可望在8千到1万元左右。”
如今的红瓦房村,一望无际的魔芋正在茁壮成长,魔芋地里人们正在辛勤地酿造着幸福的生活,一栋栋新建或修葺一新的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通村公路如玉带一般蜿蜒盘旋,即将通车的成贵高铁穿境而过,所有这些构成了一幅现代气息和浓浓乡愁交织在一起的新农村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