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花演出现场
夜幕下,1600℃的铁水从高空抛洒,木板奋力击打后再飞升至高空,瞬间,一朵朵金色铁花在夜空中绽放,如流星般漫天划过,顿时亮如白昼……“好,太壮观了!”在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的文化演绎园,大型情景剧《千年铁魂·江苏情》的高潮片段“打铁花”,赢得观众的齐声喝彩。
打铁花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打花,打花,越打越发”之意,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是一项流传于豫晋地区的民俗技艺。千年铁花缘何落户江苏农村?又给白塔村带来了怎样的效应?从全国人大代表、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的讲述中,记者找到了答案。
“千年铁花”缘何落户白塔?
“过去,白塔村是个经济薄弱村。电话一响,不是要钱就是要粮。”欧阳华回忆说,“穷则思变。我们挖掘本村历史文化资源,向上争取经费,建设了党建展示馆、村史馆,打开了乡村旅游的突破口,发展蒸蒸日上。”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白塔村带来巨大冲击。是守着现状还是另寻出路?欧阳华选择了后者。
202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欧阳华来到山西省晋城市的司徒小镇,观看了打铁花表演。“太震撼了,表演宏大绚丽,演出座无虚席,整条路停满了车。当时,我心里只有一个声音‘找到了’!”
宜兴作为紫砂壶的发源地,有着千年的制陶历史,现今在白塔村还有20多个古窑群,分布在10多个村民小组。“千年窑火”碰撞“千年铁花”,这简直是完美的契合,而且在整个长三角地区还没有打铁花演出。“成为唯一,我们就有勇气和干劲争做第一。”欧阳华说。
好项目如何操刀运营?
“一要有好内容,二要有市场思维。”欧阳华一语道出关键点。
达成合作意向后,白塔村向外借力,引进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村里提供土地,司徒小镇提供技术指导,四方合作共同打造这个项目。
在演绎剧场的施工现场,吊车、挖掘机、渣土车来回进出。欧阳华忙完村里的工作,就驻扎在工地协调解决各类问题,紧盯施工进度。经过6个月的日夜赶工,可同时容纳2000人观看的大型演绎剧场建设完成。
好内容才能吸引人,如何将打铁花这项豫晋民间表演艺术融入江苏元素?白塔村和司徒小镇联手打磨剧本。
去年11月,大型情景剧《千年铁魂·江苏情》的执行导演王超从山西来到白塔村。“剧场在建设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剧本创作,两边同时进行,一点没耽误。”王超介绍,《千年铁魂·江苏情》时长1小时,共有120名演员参与演出,在内容上主要分为江苏风土人情、宜兴茶文化、陶文化三大部分。为了保证更符合江苏老百姓的口味,创作团队查阅了大量的史料,数易其稿,历时半年创作了这台演出。“后期,我们还会更换节目内容和演出形式,确保观众不断有新鲜感。”王超补充说。
今年春节和五一假期,《千年铁魂·江苏情》每晚演两场,场场爆满。“初步估算,每年将新增500万元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村民参与演出,增加村民的劳务收入,以及收益部分10%左右的红利分成。”欧阳华表示,这不仅实现了强村富民,也形成了“夜游白塔”新模式,促进了夜经济的发展、夜生活的繁荣。
“夜经济”还有哪些新空间?
“老板,话梅豆多少钱一斤?”……5月21日晚上8点30分,《千年铁魂·江苏情》演出散场后,村民赵大姐的摊位前挤满了人。赵大姐白天在西渚镇上的纺织厂上班,晚上在村里摆摊。“家里两个孩子读书,经济压力较大,摆摊能贴补一些家用。”赵大姐说,自从村里有了演出后,晚上的游客不比白天少,五一期间,摆摊毛利润挺可观的。
随着夜晚游客的增多,家桥饭店的烟火气也逐渐升温。晚上八、九点,厨房锅碗的碰撞声、大堂鼎沸的人声,成为打破夜色的一首欢快舞曲。饭店老板顾海英也是白塔村民,“过去农村夜晚静悄悄,晚上7点以后收摊打烊。”说着,顾海英望向人声鼎沸的大堂,回应着客人的招呼。
“夜经济”也带动了民宿产业的发展。村民谢惠珍开办的行香竹苑,有各类住房33套,可同时容纳80人入住,周末基本满房。目前,村里有各类民宿和农家乐11家。
“点亮乡村‘夜经济’,有利于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欧阳华提交了一份《繁荣发展乡村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 让夜间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
欧阳华告诉记者,为了丰富夜游项目,村里还增加了灯光森林秀、魔术马戏团,打造了网红开花路灯一条街,开辟了特色美食小吃经营点,让游客有吃有玩。“虽然‘夜经济’发展尚好,但还是存在明显短板,比如仅有打铁花这一个大型带动项目,8点半演出结束以后,游客就开始减少。所以我们还要从夜食、夜景、夜演、夜购、夜探等方面着手,拓展丰富旅游项目。最近村里就在考察露营、夜跑、骑行等潮流运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