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各地纷纷都在努力念好“人才经”,各类人才也是各显神通,通过自身所学推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各地持续升温的引才实践中,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引才是一方面,留用是更关键的另一方面。打好“人才”这张王牌,需要不断拓宽引才视野,明白加强人才留用的渠道,才能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近几年来,各地“抢人大战”日益激烈,许多地方政府都在不断探索实践引才新发展模式。据了解,有些地区以“项目引才”“以赛引才”,旨在“不为所有,但为所用”。这种引才的方式不仅具有针对性强、灵活性高的特点,还具备成本低、见效快的优点,因此受到各地的青睐,但同时,也应注意一定要按本地发展需求选拔引进好适合的“将才”,只有这样精准引才、持续引才,才能确保引进的人才日后可为本地重点领域和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慧保障,才能真正发挥出创新人才的效用。
上面提到的引才方式,多是在落户惠享、发放补贴、给予便利等政策方面给予人才吸引力。各地的这些优惠政策雷同性较强,因此会导致大面积的同质化竞争,最终想要达到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有些地方大胆创新,采用“优化软环境”留住人才。这些地方在引才实践中,一方面“优待”外来人才,另一方面培养使用本土人才,同时不断完善综合服务和配套支持,努力营造公平竞争、劳有所得、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让各类人才真正实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由此看来,引才留才不应单打一、搞一锤子买卖,除了在落户住房、薪资补贴等“真金白银”上继续发力外,也要在创新机制、人才服务、文化氛围营造等软环境改善上精耕细作。
还有些地方为了留住人才,从增强人才的归属感方面入手。近年来,各高校毕业生到三、四线中小城市、小县城、基层乡镇和农村工作的情况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把留在一、二线大城市作为唯一未来选项。这也侧面反映出,各地正在不断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一方面吸引本土人才学成归来,另一方面加大力度为各地高校优秀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有的提出为本地人才建立“成长全过程”跟踪服务机制,根据其专业、兴趣、就业去向等分类引导其就业,确保精准引才;有的打破“学历、论文、年龄、身份”等录用标准,同时不断完善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增强人才归属感的同时,也解决了错位发展问题,并基于自身特色和位置优势不断广纳贤才。
总而言之,引才只是招才引智的第一步,坚持引才、留才、用才并重才是人才战略的关键所在,如何留住人才、让其充分施展才华、创新创业,进而为本地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才是打造人才高地的最终目的,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磁县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