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身边星光> 正文
新疆霍城村官孙娟把扶贫责任扛在肩上
2016-12-02 14:27:00

图为孙娟(右)带领党员志愿服务队为村民盖房子。

 

图为孙娟(左二)为农户发放补助金。

 

图为孙娟向村民发放募集来的爱心图书。

 

孙娟带着村里的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在新疆霍城县,有一个小姑娘叫孙娟,年纪不大,但做大学生村官已经有8个年头了。“当时工作不好找,我只是想把村官当个跳板!”孙娟毫不掩饰当时的想法。可这些年过去了,为啥还没“跳走”?孙娟说,其实有好多机会可以离开,“但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里,再也舍不得离开了!”

 

  入户走访,冒雨为五保户修房子

  2008年7月,家在霍城县的孙娟,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警察学校法律专业毕业后,考上了霍城县聘大学生村官,到芦草沟镇喀拉苏村上班。2011年,孙娟又考上了新疆自治区区聘大学生村官,继续留在喀拉苏村工作。

  虽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刚出校园的孙娟,对农村的真实情况并不是很了解。一次例行入户走访,给她很大触动。2009年4月初的一天,下着大雨,村里安排村干部挨家挨户排查村民房屋安全情况。孙娟与其他村干部一起,走进了五保户何国瑞的家,屋内“滴答”、“滴答”水声不断,炕上放着大大小小接水盆碗,孙娟数了一下,有7个之多。何国瑞介绍说,“房屋漏雨多少年了,没钱维修,去年只好找人上房顶抹了一层泥巴糊弄一下,昨晚雨下了一夜,这不又漏了!”看到此情此景,孙娟直抹眼泪。她调整情绪,迅速找来梯子,爬上屋顶,将从村民家借来的塑料布铺好,再压上砖头。

  被淋成落汤鸡的孙娟,心中很不自在:“群众还住在泥巴糊的房子里,我们做村干部的,心里怎么能心安呢?”

  从那以后,孙娟就认准一个理:尽自己所能,为村民办实事。她积极帮何国瑞申请住房改造资金,还跟老人结成了帮扶对子。这些年来,她坚持每月至少跨一次何家的门槛,为老人洗衣服、打扫卫生,就像孝敬自己的父亲一样,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孙娟是我亲闺女!”如今,何国瑞见人就夸。

  像何国瑞这样的老人,村子里还有不少。为此,孙娟组织村干部、协警、党员成立了爱心帮扶队,定期上门为老人打扫卫生、捐款捐物。

  村民展宏涂双腿残疾,孙娟每半月探望一次,嘘寒问暖。看到村里的留守儿童彭娟娟总是抱着书去上学,孙娟就发动村民募捐,为村里11名贫困儿童购买了新书包和铅笔盒。看到贫困户春耕生产时买不起化肥,孙娟主动联系村里的能人李元中,为10户贫困户每户赞助了500元的化肥。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成说:“孙娟的工资本来就不高,都给贫困户买东西了!”

  “没有这个犟丫头,我就没命了!”贫困户吴克仁很感激孙娟。今年3月初,孙娟在入户走访中发现,吴克仁家的房屋墙体出现了一条裂缝,存在坍塌的危险,孙娟硬逼着他借住到亲戚家。一周后,吴克仁的房子真的塌了,这让他既后怕又庆幸。

 

  “钉”在村里,一年只回过3次家

  要想真正改变村民贫困的现状,还得从增收上找出路。2016年3月,孙娟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挑起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重担。

  当时正值村里400多亩葡萄进入挂果前的管理期,需要大量劳动力,可村集体没钱雇人。于是,从4月到11月,孙娟带头领着党员义务劳动,给葡萄上架、疏花疏果、浇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哪个大学生还肯干这些苦农活呀。孙娟当了书记,和我们一样在泥土里打滚,我们哪好意思光看着她干呢!”村民王玉虎等10多位村民也主动加入进来,参与义务劳动。

  今年,村里陆续争取到自来水、防洪坝、路、渠和安居项目等各项惠民工程,为了把这些好事办好,孙娟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除了处理日常村务,其他时间都摸爬滚打在工地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惠民工程如期圆满完工。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在自来水管道沟开挖过程中,要挪走占道的100多株杨树,涉及12户人家。谁家都不愿意挪,孙娟每天从早到晚,挨个上门做工作,树终于搬走了,270户村民成功通上了自来水。

  “今年忒忙了!我家就在霍城,离家这么近,奶奶病重都没时间回去看!”孙娟今年总共回过3次家,且每次都是披星戴月回,天蒙蒙亮就往村里赶。虽然很辛苦,但孙娟却感到很欣慰,因为,工作有了回报,“一些多年解决不了的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

  今年,由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霍城垦区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用工量减少,喀拉苏村村民打工收入受到极大影响。孙娟便带着村里的劳务经纪人罗秀英、胡丽英,到兵团驻霍城的各连队去挨个跑业务。一次次暴晒在烈日下,最终感动了当地几个连队的干部职工,与喀拉苏村续签了劳务输出协议,村里到连队务工的数量不但没有缩减,还比往年增加了200多。

  “虽然能力上我不是出类拔萃的,但要干出类拔萃的工作,让村民认可,让村民满意。”孙娟显出女强人的个性。在她的努力下,村里原本废弃的养殖小区重建了,村民争先恐后进驻养殖小区,发展特色种养殖;她还与村干部一起制定了《喀拉苏村五年发展规划》,打算用3年时间,在村里实现滴灌农业全覆盖,并打造芍药、薰衣草两大产业。

  以前没办法才来的孙娟,如今再也不想走了。

张金山/文

  蒋冬花/图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