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短视频描绘乡村振兴锦绣图
2021-09-22 09:40:00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者:子衿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春日播种待秋实,每到九月念丰收。以往,由于供需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农户最担心的是“农产品出不了村”的问题。短视频平台则以“涉农内容生产”与“信息连接”为双擎,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生成助农的巨大势能,聚合起裨益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

  在短视频平台上,很多“新农人”都是集农户与网红于一身。他们利用短视频易创作、微记录、可视化、轻传播的特征,发挥直播真实可感、强互动性的特点,直接带货卖货,拉动了自家或全村的农产品销售,进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原本供职于湖南广电的涟源女子龚红玉,辞职回家后用镜头记录湖南的村镇和乡村美食,走红了网络,之后她在抖音电商带货家乡农产品,一年卖出上千万元湘货。内蒙古非遗蒙古族风干牛肉制作技艺传承人图亚,在50岁后才开始尝试通过短视频介绍家乡美食。如今,图亚不仅成功在抖音售出2万多件草原特产,还与当地200多名牧民达成合作。过去牧民们养牛后都是整头售出,价格约为1.7万元,但现在通过制成牛肉干、酱牛肉等美食,一头牛的价格可以卖到3.2万元,农牧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

  值得一说的是,在抖音上,这种生活化场景、故事化情景外加精细化运营的模式,能让许多农产品品牌更深入人心。农产品的种植、养护、生产、加工等流程被场景化呈现,能提升网民信任度和下单积极性;很多三农短视频中的带感故事,能为植入的农产品赋予价值主张,快速有效建立情感共鸣,让农产品品牌力在自来水式传播中强化;精细化运营则可以推动内容供应链与产品供应链的双链融合。

  当那些田间好物通过短视频与直播被五湖四海的网友“种草”“安利”,农产品上行之路自然也能更通畅,更多农民也能从中切实受益。

  除了推动农产品销售外,短视频还能助力乡村文化传承、助益乡村生态保护。

  在短视频平台上,有大量“天然去雕饰”的村播内容,扎根农村的三农创作者通过镜头展示着家乡的秀美山川、乡土日常、土特产品和独特风俗。短视频的低门槛创作与“随手拍、随时发”特征,直击了乡村民众内心潜在的自我表达欲望,让他们有了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途径。

  这些“元叙事”式创作反映出的乡村原生态生活场景,呈现的不只是那些隽秀的自然风景,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屏幕中的画面不仅让都市人群的“田园牧歌”情节有所寄托,也让大山里的美景、美食被看见,吸引大家去感受淳朴乡村的魅力,也让更多“新农人”返乡创业并用知识技术反哺家乡。

  这其中,还有不少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本来藏在深山人未识,人去房空、日益破败,但短视频对其古风古韵的呈现,让它们被外界知晓,古村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及可持续的发展。比如浙江丽水的横樟村,就是个聚族而居的古村落,村中有文物古迹20多处,古道、古桥、牌坊、古银矿洞、摩崖石刻等保存完整,传统建筑群古朴自然。2014年,在杭州创业受挫的大学生麻功佐,选择回到老家横樟村,接过家族传统卖蜂蜜。通过短视频这一形式,越来越多的网友关注到了麻功佐镜头下的古村风光,横樟村因此走红,引发不少网民的自发打卡,横樟土蜂蜜也被带火,跃升成为“浙江省蜂蜜十大名品”。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说,中国的村落文化不仅表现在山水风情自成一体,特色院落、村落、农田相得益彰,形成的独特村落景观,更主要地表现在村落所具有的信仰、道德,村落所保存的习俗,村落所形成的品质和性格。“当我们戴着审视村落文化价值的眼镜走进村落时,你就会发现村落是一座文化的宝库,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人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意义和乡土情怀。”

  而短视频的可视化、具象化、立体化呈现,让包含村落文化在内的乡村文明得到了更好地传播,并以遵循乡村价值体系的“柔性助力”方式,涵养了乡村文化的活态性,助益了乡村生态保护。

  就此而言,短视频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大有可为:那些三农短视频与乡村直播,在凸显着中国乡村旺盛生命力的同时,还能带来“造血”效应,让乡村沿着自身价值谱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少不了数字化之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互联网平台面对时代的召唤,该怎样利用数字化工具、信息化技术去更好地助农兴农?这是对平台的考验,也是平台面临的机遇。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