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浙江省玉环市芦浦镇芦岙村担任党总支书记助理已经满一年半了。之前每一次巡村都会经过村主干道旁的一块空地,村民称它为“水井旁”。说是空地也不准确,毕竟隔一段时间经过那里都能看到堆放着新的杂物,有时是旧家具,有时则是建筑垃圾,影响村容村貌。空地旁边的水井连着许多水泵,仅用一些杂乱的砖和瓦片草草掩盖,刮风下雨都要有人保护,给村民造成极大不便。
林雨涵(右)在指导老人办业务。潘豪特摄
因此,我萌生了将这块“脏乱差”闲置地“变废为宝”的想法。如果将闲置空地打造成“村民议事角”,不仅能够杜绝乱堆现象、充分提升村居环境,还能为村民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憩交流场所。喜人的是,我的“微改造”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村“两委”干部的大力支持,完成了权属关系梳理、方案细化报批、联系泥瓦工并现场测量评估,前期准备工作可谓一切顺利。
实地开工前,一个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水泵区域的处理,如何既不失美观又方便水泵维护检修?“把水泵区域砌墙围起来,再在议事角内侧开个侧门方便水泵维修,这样不就行了?外面好看,里面好用。”村民老张的一番建议让我豁然开朗,这个侧门的巧妙设计,不仅优化了水泵区域的功能性,更提升了议事角整体的美观度。困扰我数日的问题在群众的“点拨”之下竟解决得如此顺畅,恍然大悟之余,我开始向更多村民征集建议。最终,大家群策群力,通过平整地面、整修水泵、砌建矮墙、刷新墙面、贴饰瓷砖、增加文化装饰与公园椅等一系列低成本改造措施,昔日村内避之不及的“问题之地”变身成为一个人声鼎沸的“明星空间”。
改造完毕后的议事角成为了村干部与村民沟通的新平台。村干部们经常来到议事角,与村民坐在一起,面对面交流,倾听村民的声音,共同讨论村务。那时的我也没有想到,“到议事角来”会成为如今芦岙村村民有效参与村务管理的新途径。从环境卫生到文化活动,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公共服务,在议事角的带动下,村民们的参与感和满意度都得到显著提升。
今年4月,在与芦浦镇“热血小将”“美丽节点制造营”小组其他年轻干部的交流中,我把“先听群众怎么说”的改造理念传递了出去。在征集民意的过程中,我们听到最多的关键词是“适合”,其次是“有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共同探讨了镇域范围内8个改造试点的改造方案,更多地考虑点位的实际情况、功能定位,以及预期改造后的环境融入情况,旨在提升实用性、美观性和环境协调程度,最终实现了8个微点位的低成本“爆改”,单个最高预算也不过2000元。
微点位的成功改造,让我深刻认识到,真正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物质积累,而是要让每一位村民都能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种自下而上的参与方式,让村民们感到自己的声音被充分聆听,自己的意见受到高度重视,从而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村庄的建设与发展。作为到村任职选调生,我将继续秉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理念,倾听村民的声音,汲取群众的智慧,与村民们一起,建设更加美好的芦岙村。
林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