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平顶山:党建领航脱贫攻坚路
2019-07-05 10:01: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马向辉 赵伟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平顶山市鲁山县辛集乡葡萄产业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葡萄产业。

  

  河南省平顶山市找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结合点,不断强化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组织引领,构筑攻坚堡垒

  建强组织。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挥部,通过“内选”能人、“外引”人才、建设“储备库”等方式,从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中,选优配强436个贫困村的党组织书记。深入摸排,对排查出的29个软弱涣散贫困村党组织,采取“县级干部+工作队”的方式集中整顿,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搞好共建。组织机关、非公企业党组织与贫困村党组织结成联建对子520个,通过加强思想引导、讲解扶贫政策、分析致贫原因、增强脱贫信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市、县职能部门在资金、项目、人才、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全力扶持、形成合力。

  着重引领。实施农村党员、村级后备干部创业金融扶持政策,采取“党组织+合作社(非公企业、产业协会、创业孵化基地)+贫困户”模式,大力扶持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加工、旅游、光伏等扶贫产业,建立贫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村民以资金、土地等方式入股,通过“参股分红、务工有酬”的形式增收致富。鲁山县熊背乡大年沟村党支部结合实际,组建血桃种植合作社,引导群众种植血桃,热销周边县市,年产值200万元。

  党员带动,争当脱贫先锋

  选育标兵。支持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在贫困村,每村选择1至3名思想政治素质好、脱贫致富潜力大的党员作为脱贫示范户,全市共选树党员脱贫示范户642个,从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力争每个贫困村都有党员致富带头人。

  结对帮扶。完善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基层制度,县级以上干部每人联系1至2个贫困村,经常开展调研,及时解决问题。第一书记派驻单位的党员干部与派驻村贫困户开展“一帮一”活动,形成驻村帮扶合力。农村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中的致富带头人,每人结对帮扶1至3户贫困户,帮助解决资金、技术困难,全市共组建帮扶对子18300多个。

  激发活力。积极选树脱贫攻坚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争当脱贫攻坚先锋的良好氛围。叶县辛店镇常派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小伍,带领本村党员群众发展桃树种植2000余亩,年收入达1200万元,使一个落后村变成花果满山的明星村。

  统筹整合,搭建服务平台

  整合培训资源。组织扶贫、农业、科技、畜牧等部门技术人员,组成24个精准扶贫讲师团巡回办班,分层次组织党员干部、贫困群众学习扶贫政策、农科知识。邀请农科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种养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发挥远教优势,有针对性地组织收看远教节目。一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共举办培训班530余次,受训党员干部群众9600余人。

  优化服务资源。建成2961个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站),出台《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助力精准扶贫实施办法》,为贫困群众开展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资金协调、教育培训等服务。发挥红色网络教育家园(角)的作用,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为群众提供就业、创业、购销方面的信息服务。鲁山县建立“三留守”服务室,开设“三留守”热线电话,及时帮助解决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生活难题。

  统筹党建资源。依托食用菌、农家乐、养殖等特色产业成立1256个产业党组织,在特色产业具有规模的乡镇、村,实现产业党组织应建尽建。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计划,下派科技特派员168名,成功对接383个贫困村,深入开展科技试验、推广和培训,着力解决农村产业发展技术难题。

  驻村帮建,打造扶贫引擎

  压实责任。精心选派715名优秀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派出驻村工作队1364个,对51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懂产业发展、善精准扶贫的干部。第一书记与乡镇党委签订任期扶贫工作目标责任书、年度扶贫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任务。制定《派驻单位脱贫攻坚责任清单》,发挥派出单位后盾作用,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

  严格管理。建立13项日常管理制度、5项督查制度和4项召回措施,构建由3名市驻村办专职人员、12名县(市、区)组织科长、97名乡镇(街道)组织委员为主体的三级督查网络,实行在岗督查情况微信日报制,开展常态化督查。

  激励引导。在市新闻媒体开辟“第一书记风采”专栏,宣传第一书记先进事迹34期。强化政治激励,全市63名第一书记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10名第一书记被选为各级党代会代表,201名驻村干部因扶贫工作成效突出被提拔重用。今年以来,全市第一书记共带领群众调整优质粮食、高效经济作物9.35万亩,共转移劳动力39024人,帮助打机井1163眼,维修水库堰塘143个,维修学校104所、整修村室371个、送医药下乡2418次、为群众义诊101161人,整修道路3229公里,帮助贫困户脱贫12665户,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