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兰(右一)
南方的春天来得特别早,这几天,广东省罗定市的最高气温已飙升到20摄氏度以上。在罗定市黎少镇,春耕已拉开序幕,勤快的村民正忙着播种花生,稻种也已经浸上。全国人大代表、黎少镇隆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小兰步履匆匆,忙着调研走访,为的是把来自“三农”一线最真实的声音带上全国两会。
2月17日,在忙碌间隙,她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李小兰是连任两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对于过去5年的履职生涯,她感慨良多:“作为来自最基层的代表,我感到责任重大。唯有全身心投入,将基层群众的心声传递出去,方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5年来,李小兰调研的脚步遍布南粤大地,先后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产业化、吸引年轻人回乡等群众关切的内容带到北京,并将会议精神及时传达到基层,以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的光荣职责。“我经常下乡走访,在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和群众线上沟通,多种途径与群众保持紧密联系,及时将大家的呼声传递出来,也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李小兰介绍自己的履职日常。
今年她的建议着眼于农村教育和医疗,“农村的教育质量跟城市接轨,孩子读书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回流;医疗这块,目前各地乡村医生队伍的整体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不足,学历普遍较低,队伍老化严重,像我们村常住人口近2000人,只有一个50多岁的村医,医疗资源太薄弱了。建议提高村医待遇,吸引更年轻的医学专业学生回村。”
隆久村位于黎少镇西部,有人口3950人,耕地面积2114亩。地形为丘陵地带,农业结构是以水稻为主,种植经济作物有荔枝、龙眼、黄皮等,曾是个偏远的贫困村。今年38岁的李小兰自己就是回乡青年中的一位。2016年时她在市里有一份待遇优渥的工作,原村书记动员她回村,她考虑再三后,辞去工作回了村。“当时村里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种植产出效益低,影响了村民种地的积极性,村里的六七成耕地撂荒了,年轻人都往外跑,村里连一间小卖部都经营不下去。”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李小兰直叹气。
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她带领村民种植中药材、整治撂荒地、建设光伏发电站、改善村容村貌,绞尽脑汁带着大家奔富路。
以前破房旧屋、道路泥泞,如今青砖白瓦、水泥路通到各个自然村,自来水入户率达100%;牛大力、肉桂等几百亩经济作物销路不愁,果园里的荔枝品种也优化了,嫁接改良为桂味和糯米糍,口味好卖价高;经过持续整治,350亩撂荒地成了良田,以每亩450元的价格流转给本地种植大户种辣椒和水稻……居住环境越来越好,村民收入越来越高,李小兰也成了群众信任的“领头雁”。“村干部的威信是一手一脚干出来的。”李小兰说。
村子发展好了,回流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光小卖部就开了4个,村小有100多个学生。”李小兰说,农村更美丽、产业更兴旺、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以前是过得去,现在是过得好,未来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