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军(右)向村民讲授石斛移栽技巧
一株小小的石斛,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飞”至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的火山脚下,成为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新产业,也开启了一段跨越1800公里的校企合作佳话。
4月的海南,绿意盎然,生机勃发。行走在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千亩生态有机火山石斛园内,嫩绿的石斛枝条随风摇曳。“这株石斛是新品种,在移栽过程中要注意操作方法及喷灌湿度……”海南胜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军手把手向工人传授石斛移栽技巧。
施茶村坐落在琼北最高的火山脚下,曾经是一个土壤贫瘠、遍地石头的贫困村。依托石斛产业,施茶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8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这背后得益于皖西学院与胜嵘公司的密切合作。
今年是戴军来海南的第三个年头。戴军本科就读于皖西学院制药工程专业,毕业后留校从事石斛研究。2017年,胜嵘公司与施茶村达成合作,双方“以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大力发展石斛产业。随后,董事长王炳星带队来到皖西学院主动寻求技术支持。“企业提供场地和资金,我们提供技术指导,还能带动村里产业发展,一举三得。”戴军介绍。
皖西学院规划了“一个园区、两个基地、三个引领、四个统一”的发展战略。按照规划,胜嵘公司以施茶村为主体,在石山镇投资1.17亿元,建设胜嵘生物科技石斛产业园。园区占地面积110亩,拥有6400平方米的石斛及中药种苗繁育车间以及中药生态种植、中药资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相关科研配套设施,双方携手努力把园区打造为海南省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中药繁育基地。
“我们因地制宜,驯化了适合海南高温高湿环境的石斛苗,帮助本地合作社把用苗成本从每株3.5元降至1.5元,让村民种植石斛的经济效益大幅提升。”戴军说,现在石斛产业园已经具备年产种苗1.5亿株的生产能力,成为国内石斛品种最齐全的种质资源圃,培育品种涵盖霍山石斛、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美花石斛、紫皮石斛等36种石斛及10种中药材品种。
在皖西学院科研技术的支持下,园区目前形成了组培、育苗、种植、深加工、销售、科研的全产业链条,施茶村的石斛种植面积也从最初的200亩发展到现在的1200亩。在园区产品展示大厅,石斛鲜条、石斛盆景、石斛饮片、石斛酒、石斛化妆品等产品琳琅满目,成为游客喜爱的伴手礼。
“目前,园区已培育驯化种苗1.2亿株,开发石斛新品种4个,研发了化妆品、日用品、功能性食品等39种高附加值产品,获得授权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21件,年产值超亿元。去年,我们公司销售收入突破1880万元。”王炳星表示,这份成绩单充分说明校企合作取得成功,公司将继续与学校保持深度、长期、稳定的合作,努力将胜嵘公司打造成海南省特色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的样板。
在产业园生产研发中心的无菌操作室,工作人员纪丽丹正小心地移栽石斛苗。纪丽丹是施茶村村民,跟着科研团队学习几年后,已成为石斛培育的技术能手。“产业园区不仅让我们实现家门口就业,还学到了技术,我现在感觉更自信了。”纪丽丹笑着说。
这几年,皖西学院不仅在成果转化、能力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胜嵘公司大力支持,还十分重视培养本土人才。如今,园区已培养55名附近村民成为组培技术工,256名农户掌握石斛种植技术,带动本地村民200多人实现就业。
未来石斛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校企如何继续深化合作?戴军表示,学院科研团队将争取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上有新突破,通过整合资源、整体谋划,做好石山镇石斛产业小镇的规划建设,将乡村旅游与养生、休闲、研学等领域相结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本报记者 朱秀霞 李慧 翟慎良
本报通讯员 莫少文 温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