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四川省广安华蓥市华龙街道东方村,连片沉甸甸的稻穗在阳光照射下泛着金黄,微风拂过,阵阵稻香沁人心脾。农机手驾驶着收割机在田野里穿梭,犹如倘徉在金色的海洋。一会儿,装满稻谷的收割机开到田边,饱满的谷粒通过出粮口装入早已准备好的口袋中。
“又是一个丰收年。”正带着村民在田间地头奔忙的华蓥市盛世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方智勇笑得合不拢嘴,“只要到希望的田野里辛勤耕耘,就能迎来满满的收获。”
“到希望的田野里辛勤耕耘”这句具有诗意的话,在方智勇口中已经说了整整10年。
2014年春天,在外闯荡15年的方智勇回到家乡邻水县袁市镇增产村。眼前的景象让他大为痛心:留守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年轻劳动力几乎全都外出务工,不少肥沃的土地慢慢变得荒芜。
谁来种地?如何种地?这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方智勇。
记忆中每家每户寸土必争必种的良田沃土遭到遗弃,方智勇心里阵阵酸楚。“田园将芜胡不归?”方智勇下定决心回乡创业,逐梦田野种希望。他拿出在外打拼赚来的300多万元积蓄,带头组建了邻水县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
邻水作为丘陵地区,农民地块分散、耕作不便。合作社从农户手中把土地流转过来,通过土地整理让零碎的小田变成大田、机械化耕种“唤醒”撂荒地,解决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问题。
起初,流转面积不大,方智勇做起来得心应手。渐渐地,随着规模进一步壮大,对合作社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单靠合作社单打独斗的路子肯定行不通,必须要有利益联结。”方智勇想到,要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才能把生产搞好、经营搞活。
2016年,方智勇开始付诸行动。先由村集体把整村农田集中起来,然后与合作社签订“土地全程托管”合同,推行“全程托管服务”模式。这一模式可实现农民、村集体、合作社三方利益有效链接,达到三方共赢效果。
“这个模式简单而有效。”方智勇说,合作社不仅要对从种到收全程负责,还要负责整村农作物平均亩产800斤的保底任务;村集体负责村民和合作社之间的利益协调,并和村民一起对全过程进行监督,所产生的利润三方分成。这样一来,农户成了“老板”,村集体为“红娘”,合作社成了“打工仔”,农村生产方式实现了变革。
2017年秋天,太和乡托管的土地平均亩产达到1000斤,按照当时稻谷市价每斤1.3元计算,市值为1300元。保底800斤折合1040元,每亩扣除合作社的托管费用600元,农民和村集体还有440元。
由于当年亩产超过了协议800斤的保底产量,需要进行二次分红。超产200斤折合260元,按照3∶3∶4的比例分成,农户、村集体、合作社每亩分红分别为78元、78元、104元。这种分配模式让农民、村集体和合作社都尝到了发展甜头。
除此之外,有劳动力的村民还能在合作社就近务工。“在自家的土地上干活还给工资,好安逸!”当地村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据了解,普通农民在合作社一年能挣1万元以上,农机手一年可挣10万元以上。
2022年春天,方智勇又把发展的目光投向毗邻的华蓥市,成立了华蓥市盛世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华龙街道东方村和沙坝村流转土地1200余亩,开展“全程托管服务”和农机社会化服务。当地农户通过参与务工,加上农田保底收益和增产、轮种、加工销售分红,年人均增收可达7000元以上。
为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方智勇还在华蓥市永兴镇河心村兴建了现代农业粮油服务中心,其中烘干中心面积3000余平米,日烘干稻谷320吨。目前服务中心已全面竣工,并于今秋投入使用,从此解决华蓥秋收看天吃饭的历史,为更多的种粮农民解决后顾之忧。
方智勇领创的公司在广安市“全程托管服务”的面积,从2016年的1100余亩增加至目前的8000余亩;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由2016年的800余亩增加至目前的近5万亩。近年来,他相继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四川省劳动模范”“广安市最美农民工”等荣誉称号。他开创的“全程托管服务”利益联结机制模式,在2019年获评农业农村部推介24个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之一。
“荣誉属于过去,未来继续逐梦前行。”方智勇充满信心地说,他将继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进一步开展好土地“全程托管服务”,带动更多农户多种粮种好粮。
通讯员 邱海鹰
方智勇领创的公司在华蓥市华龙街道东方村和沙坝村连片种植的优质水稻。(邱海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