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河南省洛阳市结合“五星”党支部创建,推动村党群服务中心基本服务功能和设施迭代升级,全域建设乡里中心。作为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升级版,乡里中心在服务升级后有哪些具体落脚点?
9月5日至6日,记者跟随全国“百名记者看洛阳乡村振兴”集中调研采访活动小组深入洛阳各个乡村实地取经,剖析3个村庄样本寻找答案。
宜阳县东韩村
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
“周一,早餐米线、牛奶、鸡蛋;午餐炸酱面;晚餐花卷、炒茄子……”在宜阳县香鹿山镇东韩村的日间照料中心,一周食谱公示上墙,负责人姓名、电话均清晰罗列。
据香鹿山镇党委副书记闫义强介绍,日间照料中心按照“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的原则,每人每月300元标准,为本村70岁以上有日间照料需求的老人提供服务,老人每顿花费只需3–5元。
宜阳县香鹿山镇东韩村为五保老人提供爱心简餐
东韩村有村民332户1230人。按照“小而精、小而全、小而优”的整体谋篇布局,乡里中心各项服务功能全面提档升级。
在该村便民服务中心里,有一小块休闲区。过去摆了一排柜台,村干部在里面办公,群众在外面办事,现在柜台拆了,距离感没了,摆上休闲桌椅和茶水,群众来办事还可以喝杯茶。
“办公最小化”并非简单做减法,背后体现的是“服务最大化”理念。改造后的便民服务中心新增了两个功能。一是为村里五保老人免费提供“爱心简餐”。按照食谱和值班表,村干部每天早上把煮好的鸡蛋、热牛奶、面包等食物送到老人家中。另一个就是增设“巧媳妇”专售柜,村民做的虎头帽、老虎靴、鞋垫等手工制品在这里免费展示,附上村民的姓名和二维码,游客可以扫码购买。
此外,东韩村还吸引爱心人士加入“甘小棠”志愿服务队,为村民免费提供理发、义诊等服务;成立托幼服务中心,由村里的退休教师高陆祥负责,为村内40余名3–12岁的孩童提供日常看护、兴趣培养等服务;建设“电商屋”,方便村民直播带货,带动农副产品线上线下销售。
乡里中心的“中心”是村民,建设目的是为民、惠民、便民。从过去以政务为主的党群服务中心到如今“全天候、一站式”综合服务场所,洛阳市乡里中心建设不搞花架子,一切以满足群众公共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大门常开、活动常办、群众常来,真正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洛宁县讲理村
乡风“小切口”,浸润“大文明”
在洛宁县罗岭乡讲理村,一个由清朝中期旧院落修葺而成的传统民居格外引人注目。院内,居中正房的黑色门匾上,“讲理堂”三个鎏金大字更增添了几分秋韵。
洛宁县罗岭乡讲理村的讲理堂
“讲理堂”,是调解街坊邻里矛盾之地。讲理村原名小街村,清朝道光年间,改名为讲理村。正如村名一样,讲理村常住人口有400多人,却没有一所宅子是常年“铁将军”把门。做饭时,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村子充满了烟火气。
去年,讲理村把村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升级,打造了集日间照料中心、标准化卫生室、乡村大食堂、乡村会客厅等功能于一体的乡里中心。“特别是乡村大食堂,老百姓都称赞,不仅减轻了人情负担,每次聚餐也是一次亲情相聚、乡风教育的好机会。”村党支部书记金相超告诉记者,如今,村里的所有红白事“一场事、一碗端”,全部交由红白理事会在大食堂统一操办,吃大锅菜,用平价烟酒。乡里中心带来了乡风文明。
要问讲理村哪里最热闹?还得是讲理堂。讲理村组建了一支十里八乡规模最大的大鼓队,大鼓一响,70个鼓手齐聚讲理堂;还配置了戏曲班,吹拉弹唱样样在行,农闲时节三天两头在此开台唱戏。平日里,村民们干完农活,也爱去讲理堂,或围在现场评理,或坐在廊下叙情……讲理村亲如一家,无一起刑事、治安案件及上访事件发生,先后培养出30余名大学生,评选出“好媳妇”“好公婆”30余人,十星级文明户10余户,2022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乡村振兴,不仅要看产业发展的怎么样,还要看农民的精气神旺不旺、乡村的风气好不好。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过程中,洛阳市乡里中心建设从实际需求出发,“塑形”当先,“铸魂”为要,以“小切口”浸润文明乡风,实现了美丽乡村内外兼修。
嵩县天桥沟村
家家“挣小钱”,富民“大产业”
在嵩县车村镇天桥沟村,到乡里中心学技能已在当地及周边乡村蔚然成风,家家户户庭前院后做手工,不出家门就能挣到钱。
嵩县车村镇天桥沟村通过乡里中心发展竹编产业
“天桥沟村的手工编织,计件不计时,到乡里中心领取物料,有专人指导教学,学完即可编织,还可以就近照顾家庭、不耽误农活。”村党支部书记张瑶瑶表示,目前村里与河南喜礼喜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回收购销合同,实现“订单式”销售,带动40余名留守妇女居家就业,每人月均增收1800元,对周边村也产生了一定辐射带动作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车村镇还结合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重点企业用工需求等,在各个村的乡里中心内设立了课堂,把电子商务、中药材种植、旅游接待服务等作为培训重点,今年上半年,共举办培训班13期,培训群众640人,发放技能证书33本,新增就业238人,全镇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23%。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洛阳市打造乡里中心,始终把帮助村集体、农民增收作为重要的拓展服务功能,“一村一策”探索构建“乡里中心+”功能体系,引导乡里中心结合所在村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与社会运营主体深度合作,探索出“乡里中心+民宿露营+红色研学+文玩创客”等众多运营场景,实现了项目回归、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集体增收、农民致富,有效夯实了乡村振兴根基。
洛阳市的乡里中心,以乡村居民和返乡、入乡人员为服务对象,以村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创新打造集政务服务、教育培训、养老托育、文化体育、卫生保健、便民商务、产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生活服务圈,基本实现了事有所办、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为民服务不留死角。截至目前,全市2823个行政村和涉农社区已建成乡里中心1970个,计划到2024年完成全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