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3日,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刘汉乡韩店村党支部书记周树亮在抖音平台完成了首次直播带货。镜头前,他虽略显局促,但望着桌上金灿灿的“敖汉小米”,信心倍增。这场直播最终斩获9600元销售额,为韩店村农产品电商之路吹响了冲锋号。
韩店村曾饱受老龄化加剧、青年劳动力外流的困扰。2020年,周树亮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便下定决心:带领村“两委”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村干部与村民搭档成为“主播”一起推介敖汉小米。(韩店村村委会供图)
要想富,先修路。村“两委”干部踏遍村庄角落,摸清路况,带头捐款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在各方合力下,一条条崭新道路铺就,为村庄发展注入了活力。2023年7月,周树亮听闻保定市崔庄镇商平庄村通过抖音销售小米带动经济发展,深受启发。经过深度调研,村“两委”会上,他大胆提出“异地种植、本地加工销售”的设想,却遭遇质疑。会计周永善担忧干部年龄偏大难以掌握电商技能,异地种植成本高、风险难控。干部们普遍缺乏信心。
对此,周树亮解释道:“咱们村地处平原,多数土地仍以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为主,还没有实现土地流转,缺乏规模化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基础。本地虽可种植小米,但因纬度较低,产量有限、口感普通,经济效益不高。如果到异地选择品牌辨识度高、附加值大的产区种植,利润空间明显优于本地种植。”
至于将加工环节放在本地,则是由于异地建厂资金需求大、建设用地审批难,而韩店村可利用本村闲置土地建设加工厂,投入更少、成本更低,也便于调动本村留守老人和妇女等劳动力参与后期包装、运输等轻体力劳动,实现“离土不离乡”的就业增收。
2023年9月,经村“两委”商议,周树亮带着周永善奔赴延安、长治、赤峰实地考察。经过反复对比,赤峰敖汉小米以其醇厚的米油、软糯香甜的口感脱颖而出。小米品种选定了,那谁来种植呢?在一位内蒙古朋友的牵线下,他们找到当地一位土地承包户。周树亮详细阐释“异地种、本地加工”模式后,承包户竖起大拇指:“你们胆子大,敢创新!” 对方介绍了两种种植模式:粗放式种植成本低,但质、量不稳;精细化种植成本高,品质优。周永善精准测算成本与收益,最终拍板:“选精细化。”
2023年10月,韩店村与承包户签订种植和购买协议:承包户负责在2024年种植300亩优质“金苗K1”敖汉小米,韩店村包揽采购、运输、加工与销售。
回村后,村“两委”会议一致通过建厂决议。2024年6月,小米加工厂建成投产。然而初期村民信心不足,人手奇缺。关键时刻,村“两委”干部挺身而出:妇女主任高花云下班后招呼“闺蜜”们帮忙打包;村会计周永善身兼两职,村务、厂务财务一手抓;村委委员张强开上自家货车,承担起原料与成品的转运重任。村委会副主任申兴囯和支部委员周和平主动请缨,迅速搭建起覆盖本地、辐射外地的经销网络。
干部们的实干精神感染了村民。老人们利用闲暇到工厂打包小米,计件增收,赚钱还不耽误照看孙子孙女;年轻人参加乡里电商培训后,回家打开抖音就能直播带货,每售出一单赚取2元佣金。村民王卫莎从最初的旁观者变成了积极进厂的工人:“多亏村委会建了这个小米加工厂,我不仅能照看孩子,在家门口还能挣一份工资!”村委会一楼的产品宣传室,陈列着“飞地”模式的成果,前来办事的村民看到自家品牌的小米,疑惑中带着惊喜,听完干部介绍,纷纷赞叹:“有想法,真能干!” 村民的态度,从质疑到观望,再到主动加入,党支部的引领功不可没。
今年5月,在乡政府支持下,韩店村建起专业直播间,并派年轻干部驻点指导,首月销售额就突破3.5万元。刘汉乡党委书记王鲁峰在韩店村调研后表示:“韩店村‘飞地’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在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带领乡亲们致富,是条好路子!” 村会计周永善兴奋地说:加工厂运转后,线上线下齐发力,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25万元,2025年预计38万元。
展望未来,周树亮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还要建食品加工厂,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深耕电商,让村集体经济再上新台阶,村民腰包更鼓!”
通讯员 张哲 本报记者 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