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轻工业,叩开山区共富门
2025-10-22 15:4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陈华华 邱榕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提到山区发展,人们往往想到“靠山吃山”的农林果业,或是“卖风景”的旅游业。然而,位于闽西山区的福建省上杭县南阳镇,却通过“好上手”的轻工业,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有稳定、体面的收入。

  南阳镇航拍图。陈华华 摄

  顶流奶茶的CP:一颗芋头的价值跃升

  初秋清晨,雾气尚未散尽,南阳镇射山村的槟榔芋田里已是一片繁忙。农民们在齐腰高的芋叶间穿梭,将一颗颗饱满的槟榔芋从地里挖出,再去泥、分拣。

  “这些芋头下午就要送到厂里,加工成芋圆、芋泥销往全国各地的奶茶店。”种植户老曹指着满载的货车说道。不远处,坐落在南坑村的上杭擎荣农产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将芋块、芋条、芋丁、芋圆等“芋制品”,预冷真空锁鲜,冷链发往全国各地。

  槟榔芋在福建的美食版图中历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福州传统闽菜八宝芋泥、闽南古早味芋头饼、客家小食芋头丝等美食的制作原料,更在新时代里“破圈”成长,成为风靡茶饮界的“顶流CP”。市场的热烈回响,化作一纸订单,从天南海北汇聚过来,再从擎荣农业发向四面八方,串起田间、车间与市场的产加销一体化链条,也打通了农户、企业和消费市场的共富通道。

  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杭擎荣农产品有限公司带动了227家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参与种植槟榔芋,并实行统一采收。在南阳,槟榔芋种植产业链实现了有效衔接:一头“出地出收成”,高效流转的土地、规模化种植确保了企业原料的稳定供应;一头“出市场保收入”,马力全开的生产线和不断更新的产品线,破解了种植户“丰产不丰收”的困境。市场风险小了,农户就可以只管把地种好。

  南阳镇射山村农户分拣槟榔芋。邱榕 摄

  车床上的“经纬度”:一件服装的全球之旅

  走进位于南阳镇豪东村的龙岩睿富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智能化裁剪机规律作响,工人们在岗位上娴熟操作,一件件衬衫、西裤在流水线上有序流转。每个月,两万件衬衫、四万条裤子从这里启程,远销马来西亚和中东国家。

  这家由外出能人回乡创办的企业,是南阳镇近年来“亲缘招商、以商招商”结下的硕果。睿富服饰是集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服装公司,它的开发部在广州,生产基地在南阳,把国际大都市的设计、经济脉动和山区小镇纺织工人的匠心裁剪连接在了一起。目前公司员工中,本地人员占比超过90%,随着订单持续增加,用工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在南阳,像睿富服饰这样的轻纺工业企业还有许多,达峰户外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户外帐篷远越重洋卖到日本、韩国,嘉德制衣有限公司吸纳本地员工超50余名……这些企业不仅加速构建起高端纺织产业,将产业链从服装延伸至户外用具等领域,更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青山里的“绿色ATM机”:生态资源的价值释放

  南阳镇森林覆盖率达76.45%,其中竹林面积约1.69万亩。如何让“一根竹子”释放更大的价值?

  随着全球“禁塑”政策和“以竹代塑”倡议的实施,竹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上杭万瑞竹业有限公司在南阳镇黄麻凹专业产业园成立。走进万瑞竹业,只听车间内机器轰鸣,竹香四溢,破竹、拉丝、烘烤、制筷、抛光……一根根翠竹在经过一系列工序后,变成了一支支精美的竹筷、竹签。

  “订单供不应求,单子已经排到半年以后了。”企业负责人介绍。这家2022年落户的企业,每年大约收购竹子2万多吨,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生产的竹制品成为叩开东南亚市场的“绿色名片”。竹粉、竹屑等竹材加工剩余物还能做成生物质燃料,代替传统化石燃料,成为工业供热的绿色替代,竹产业实现“吃干榨尽”。

  以“一根竹子”为支点,南阳镇正有力撬动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效益,讲述着生态价值转换的生态共富故事,交出了一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生动答卷。

责编: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