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海(左)查看水产养殖基地。
湖北省黄冈市“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攻坚战如火如荼。记者近日走进罗田、红安、麻城三个市县,定格基层干部爬坡过坎的奋斗表情。
罗田县白庙河镇付家庙村——
引进企业,村干部甘当“店小二”
“当初引进企业时,就不怕担风险吗?”对于记者的提问,付家庙村党总支书记张伯海说,不能因为怕担责而贻误发展时机。
“外婆桥”是一家农业创业公司,2016年进驻付家庙村。总经理丁显清介绍,项目择址付家庙前,曾接触过其他村子,有的村干部一开口就是“公司能给我们什么”,而张伯海书记说的是“公司需要我们提供什么服务”。同样是一句话,反映了情怀和理念上的差距,这让“外婆桥”的创业团队认定,“项目放在付家庙村不会错。”
一旦牵手就不轻易放手。前期,“外婆桥”也走过一些弯路,龙虾、螃蟹养殖项目黄了。张伯海不但没有抱怨,而是和“外婆桥”团队成员一起远赴四川、江苏等地考察,共同商定上马高端水产养殖项目。后来,形成了“一中心四基地”的产业布局,即游客接待中心、羊肚菌种植基地、生猪养殖基地、水产养殖基地和水果采摘基地。
为了支持“外婆桥”做大做强,付家庙村“两委”甘当“店小二”,发力整治环境、治水治污、打造景观带,为企业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张伯海为企业的付出,丁显清心里最有数。“流转土地时磨破了嘴皮子,办手续时跑断了腿,还要承受‘收了企业好处费’的猜忌。” 而张伯海甘愿受苦、忍受委屈,就是认定一个理:企业好,村子才会好。
随着“外婆桥”步入快速发展期,付家庙村依靠资金入股、土地流转、资产租赁等,去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2.7万元,带动300余人务工,人均增收5000元。
村庄和企业在共同发展中越抱越紧。去年11月,付家庙村将外婆桥公司党支部纳入村党总支管理,支部成员交叉任职,党建共抓、路径共谋、产业共兴。今年6月,外婆桥公司、付家庙村与相邻8个村成立联合党委,将产业红利向更大范围辐射开去。
姚峰(右一)和技术员讨论红安苕种植技术。
红安县杏花乡龙潭寺村——
能人返乡,盘活“烂摊子”项目
白鹭蹁跹、老鹰低飞、鸟儿鸣叫……置身村里的种养基地,龙潭寺村村书记姚峰很自豪,“随着水面、土地的开发利用,种养项目的进驻,环境越来越好了。”
龙潭寺村以前是软弱涣散村,曾连换3任村支书。2015年村里引进一家农业企业,做了一个“半拉子”工程,欠下几十万元农民工资和土地租金跑了。2016年,在外从事建筑生意、年收入50万元的姚峰,不顾家人反对,接手了这个“烂摊子”项目,成立瑞沣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中药材白术,养殖小龙虾。“没想到,一场洪水让所有努力付诸东流,损失近400万元。”
面对困难,姚峰保持定力,着手调整产业方向,主打本地特产红安苕种植和加工,同时合理利用资源种植香菇。现在,村里有1000亩红苕基地、100亩香菇基地、800亩虾稻连作基地和300亩中药材基地,去年集体经济收入50余万元。基地还吸纳80多位村民务工,人均增收万余元。
姚峰懂得,发展产业人才是关键,技术是支撑。目前,龙潭寺村已吸引浙江台州、湖北天门等地的农业达人到村创业,成立了6家市场主体。村里还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今年7月红安苕双季种植技术试验成功。
今年5月,龙潭寺村完成了美丽乡村规划。姚峰认为,龙潭寺村的产业不能一味靠扩张规模,而要寻找新的增长点。目前,村里正在建设红安苕食品加工厂,农旅融合项目也在筹划中。
长岭关村“两委”干部室外上党课。
麻城市木子店镇长岭关村——
旅游合作社,村干部投钱缓分红
长岭关村曾是深度贫困村,有脱贫户205户600人。副主任张先锋介绍说,过去穷,是因为缺思路、少办法,守着金山要饭吃。原来,长岭关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幽谷、深涧、飞瀑、险崖……每到春日,漫山遍野盛开着紫藤花、杜鹃花。2015年,在镇党委指导下,村里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村级旅游合作社,村“两委”每人出资1万元作为本金,探索让村民端上旅游饭碗的新路子。
尽管起初游客很少,但没有一位村干部轻言放弃。接下来的3年里,村书记熊德平带着村干部四处找资金、找项目。可村民总感觉旅游这条路不太靠谱,纷纷外出打工。一段时间后,游客来了,都是村干部担当服务员、导游、炊事员,忙得脚不离地。
付家庙村产业基地。 周卫烈 摄
村干部懂得,要吸引游客,不能只靠出苦力,还要使巧劲。村里先后承办了湖北·麻城首届农民丰收节、生态文化旅游节、老米酒吊锅文化旅游节等,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驴友们慕名而来。
依靠生态旅游,长岭关村去年集体创收150万元,跻身麻城市“第一方阵”。有钱了,但所有村干部坚持不拿分红。张先锋解释说,为了把旅游盘子做大,合作社营收部分基本用于再投入,这两年先后改造了游客接待中心,修建了7公里的赏花公路,流转了200亩土地打造采摘园,开发了儿童游乐项目。“虽然村干部不分红,但村民的分红从不拖欠。当初整合了30万元扶贫资金投入合作社,农户因此获得分红15万元。”张先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