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靠山村,真的有了“硬靠山”
2021-10-08 09:5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陈华在田间查看农作物长势。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奖章,是沉甸甸的责任。与靠山村结缘,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意味着这辈子都是靠山村的人。”62岁的陈华虽然已经退休两年了,但这段时间他一直没有离开靠山村。

  皮肤晒得黝黑,笑起来眯着眼睛……乡亲们说,这个省城来的“厅级村官”没有一点架子,比谁都更像农民。

  黑龙江省绥棱县靠山乡靠山村是典型的农业村,村民大多以种田为生,曾是省级贫困村。2015年9月,已经连续驻过7个村的陈华来到这里任第一书记,这也是他退休前的最后一站。

  那时的靠山村村部设施简陋,党组织软弱涣散,开党支部会连人都凑不全,村民对奔富路更是没信心。陈华初到村里时,老乡们背后议论,“就咱村这烂摊子,谁来都没用。”

  陈华没有多解释,他吃在村里,住在村部,白天走村入户倾听村民诉求,晚上召集老党员讨论村里情况,记事本写了一页又一页,想办法熬了一夜又一夜。遇到困难、满腹委屈、疲惫不堪时,陈华总是在心里告诉自己:“党员就要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这最后一班岗,必须站好!”

  村口的公路是个大下坡,冬天坡面上结着冰,常常有人在这里滑倒,栽到路边的沟里。尽管年年有人摔,可就是年年没人管。陈华来的那年冬天,他想组织村民及时清扫积雪,防止有人滑到。谁知,村民开口却要一天80元工钱。

  “你们先回去吧,我想想办法!”陈华说。

  村里没钱,陈华也没有办法,但他知道自己虽50多岁了,但还有些力气。下雪了,他便裹上厚厚的羽绒服,带上自己掏钱买的清雪工具出发了。一个小时干下来,汗水湿透了内衣,冷风吹过来,阵阵寒战,但陈华不能停,停下来就止不住地哆嗦。

  一天过去了,有村民去路边看他;两天过去了,有人问他冷不,劝他早点回去歇歇;第三天,村里的老党员来了,青年来了,能干活的都来了,大家拿着工具从坡道口一直扫到村里,边干边聊,边说边笑,陈华感觉,靠山村的冬天也没有那么冷了。村上的“党员模范义务先锋队”也以此次志愿清雪为契机成立了。

  村容村貌是村子的脸面,直接影响着村民的精气神儿。陈华从百姓日常生活入手,多方争取资金,组织党员带头,号召村民加入,一起修道路、架路灯、建广场、净环境、美家园,村容村貌很快焕然一新。

  党员带头干,支部有力量。很快,靠山村以党员为骨干力量,建起了花卉扶贫产业园。陈华来的第二年,扶贫产业园培育的50万株花卉销到省内各地,30多名在产业园务工的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多元,产业园创收10多万元。今年,花卉种植规模扩大到80万株,为村集体创收近20万元,务工村民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村民们说,靠山村真的有了“新靠山”。

  靠山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看到了,基层党组织的坚强堡垒作用,乡亲们也感受到了。农闲时节,村里组建的劳务施工队,在本地和周边县区包工,增加了村民收入;“幸福大院”里,年过古稀的刘成老两口告别了泥草房,住进了整洁明亮的暖屋子;日落余晖下的村广场上,村民们扭起欢乐的秧歌;陈华和村民在山里捡回来一块大石头,大家一起兴奋地刻上“奋进”二字……

  今年夏天,陈华奔走于靠山村和哈尔滨之间,为今年的花卉谋个好销路、卖出好价钱。陈华不舍得走,他觉得靠山村的花卉产业刚刚起步,自己虽然已经退休,但还想继续出力送一程,争取给靠山村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下半辈子,我还想为乡村振兴再尽一份力,不辜负村民对我的信任。靠山村妥了,我才能妥妥的!”陈华说。 本报通讯员 闫紫谦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