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东破解搬迁居民生产生活难题
2021-10-22 10:00: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通讯员 李红婷 本报记者 华贤东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徐家台易地搬迁安置小区,2018年正式交付,来自该镇周家、窑庄、祁家、龙占等村的村民,整体搬迁“下山上楼”,挪穷窝,换新居。祁家村村民何元仁说,明亮的四层小楼,代替了住了几十年的低矮平房;以前做饭烧煤、烧柴,如今用上了天然气;过去孩子上学难、老人看病难,现在学校、医院就在家门口……

  “搬迁”只是新生活的开始,“安居”才是更关键的一步。为解决易地搬迁群众融入难、管理难、后续发展难等问题。瞿昙镇党委创新构建服务体系,通过强化支部建设,实现党员管理、群众服务、产业发展上水平。

  瞿昙镇党委书记王伏成介绍,安置小区共有党员100多人,近一半外出季节性务工,常住党员约60人。单个支部开展活动局限性大,党员参与热情不高。为此,镇党委向搬迁点派出党建指导员,指导搬迁过来的4个村共同开展支部活动,并组建了一支由党员群众和返乡大学生组成的先锋服务队,不断丰富支部活动内容、完善党员管理制度,画出了支部建设和群众服务的“同心圆”。

  “几村联合组织活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想干的事情都能干。”龙占村村干部马俊德最早加入先锋服务队,每周都参与环境整治、入户走访、帮扶慰问、民事代办等志愿服务。

  “党员打样,群众学样。”周家村党支部书记周尚杰表示,每周开展的志愿服务,吸引了许多群众参与,小区环境日益整洁,邻里关系融洽和谐,在今年上半年述职评议大会上,党员群众对支部工作、小区建设以及后续发展共提出15条建议,“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小区也逐渐有了大家庭的模样”。

  搬得进、住得稳,还要能致富。为了解决搬迁群众收入来源的“后顾之忧”,瞿昙镇党委通过东西部协作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定向输出务工,以“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动部分群众家门口就业,同时各村通过发展光伏和商铺产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合理设置公益性、临时性岗位,帮助部分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今年8月,投资730万元的“蘑菇车间”项目开始前期准备工作,建成后将为搬迁群众拓宽就业渠道。

  “易地搬迁是民生工程,后续发展是民意所向。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工作制度,让搬迁群众更安心更舒心。”王伏成说。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