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午,彭夏英便开始忙活晚饭,晚上有7桌客人要来她家做客。2016年春节前夕,在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井冈山上的神山村,走进贫困户彭夏英和丈夫张成德家中,算收入、问需求。总书记的到来让彭夏英一家的生活大变样,也给吉安市的脱贫攻坚和后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指明了方向。
作为革命老区,吉安脱贫的任务重、难度大,同时,脱贫后如何为脱贫户提供持续稳定的支撑,也成为吉安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在吉安调研时提出,要加快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着力打造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地。江西省省长叶建春也对吉安提出了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乡村振兴实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要求。
立足产业,吉安市探索回答了“脱贫靠什么持续、乡村振兴如何衔接”两个关键问题。“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完善与脱贫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加持续、群众更加有获得感。”吉安市委书记王少玄表示。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抓巩固、促衔接,打造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新样板。”吉安市市长罗文江明确了工作目标。目前,吉安市有脱贫村570个,全部发展了特色产业;脱贫户10.03万户34.4万人,其中9.7万户获得产业发展扶持,产业帮扶覆盖率达96.7%。
抓住人这个关键要素,让人有产业做,让产业有人做,把脱贫户的内生动力充分激发出来——
家门口的产业最稳当
2021年,彭夏英家有个变化,她的小儿子彭张明主动从广东深圳回来了,不再外出打工,而是接过了农家乐的担子。
“总书记是农历腊月廿四来的我家,正月二十,我们就把农家乐办了起来。”彭夏英告诉记者,她家并没有大拆大建,反而把老屋子原封不动保留下来,室内陈设也是按照总书记来时布置的。当年,彭夏英家就脱了贫,年收入最高时达到10万元。
2017年2月,神山村与井冈山一道,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但渐渐地,一个新的问题摆在面前:脱贫时发挥了关键作用的产业,有没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能不能持续给村民带来收入?
“在有限的空间下满负荷运转,这是脱贫后暴露出的产业短板。”神山村党支部书记彭展阳看得很清楚,乡村振兴不能“吃老本”。在AAAAA级乡村旅游点的基础上,神山村以“打造文化符号”为新的方向,全力申报国家AAAA级景区。“我们正在与吉安市旅投公司商讨下一步的乡村旅游规划,投资规模将有一两亿元,村民以资源入股,进一步享受发展红利。”彭展阳说。
变化在悄然发生:神山村常住人口由过去的26人增加到170多人。“以前是‘逃山求变’,现在是‘返乡创业’,人留住了,乡村振兴也就有了基础。”彭展阳告诉记者,目前,神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2.6万元。
当神山村人相继回到村里,在吉安另一头的永丰县佐龙乡塘头村,原先留在村里的脱贫户也在经历不小的转变。
2017年,曾运英依靠帮扶政策脱了贫,并在乡里开起了快递服务站。“但是后来爱人身体不好,经常跑来跑去很不方便。”曾运英告诉记者,作为脱贫户,她越发感觉,必须在家门口找到一种适合自己又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2019年,在江西赣州做了几年尝试的安徽和县人杜晓伟来到佐龙乡,成立了吉安市佐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连片种植设施蔬菜600亩。“设施农业重在管护,如果能让老表充分参与进来,让他们从‘给我们种菜’变成‘给自己种菜’,就能让大家都受益。”杜晓伟的思路是发挥村民的能动性。
一边是脱贫户的致富需求,一边是龙头企业的发展思考,就这样,双方搭上了线。杜晓伟把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分成4组,各组“承包”离得最近的一块地,曾运英是其中一名小组长。别看只是小组长,学问可不少,杜晓伟给他们明确了绩效考核办法,谁种出的产量高、品质好,就给谁奖励。
“之前从来没接触过种植,一开始听说还要绩效考核,感觉挺难。”不过,作为基地里年龄最小的曾运英,对从零开始学好种植倒是很有信心。杜晓伟请来了技术员,曾运英每天跟在后面学,到最后技术员撤走了,曾运英也出师了。
“2020年挣了四五万元,干得最好的时候,一个月奖金就有1000元。”曾运英告诉记者,基地的活儿忙完时,她还有精力照顾快递站的生意。在曾运英等脱贫户的带头下,佐盛农业也实现了3000多万元的年销售额。
从脱贫户到小组长、农民技术员,曾运英的变化恰恰体现了实现衔接的关键——产业赋能。《吉安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着力构建脱贫攻坚后续发展长效机制,做大做优主导产业,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发展能力。截至目前,吉安市六大富民产业(井冈蜜柚、绿色大米、绿色蔬菜、有机茶叶、特色中药材、特色竹木)总面积超过650万亩,累计带动脱贫户7.7万户。
抓住合作社这个关键平台,提供技术和服务,明确致富带动机制,让脱贫户发展产业找到组织——
小农户始终有人带
今年春耕,泰和县嘉农惠农机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蒋荣庆对一项协议颇为关注。“农户自愿和我们签订《‘九服务一担保’服务协议》,由我们进行生产托管。”在蒋荣庆看来,社会化服务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脱贫户。
“九服务一担保”即合作社提供育秧、机耕、机插、机防、农技、机收、烘干、储藏、市场9项服务,并为农户贷款进行担保。就好比把一份菜单摆在面前,需要哪个环节的服务,农户都可以“点菜”。
“为了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我们还成立了产业链党支部,从组织形式上深挖帮扶潜力。”蒋荣庆介绍。嘉农惠合作社有5名党员,带动着35名脱贫户。每名党员既直接负责“九服务”中的一项,又联系两三名脱贫户,其余则由一般干部负责。如此一来,脱贫户在生产过程中时时刻刻能够找到组织。
据统计,吉安市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等组建了34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1816个,完成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581.23万亩次,服务小农户49.03万户次。
帮扶主体明确了,脱贫户的技术如何提升?在泰和县上模乡油洲村“老支书”肖远昕看来,这些年,乡土人才的培养为村民带来了更多帮助,也让这个贫困村于2017年通过产业实现脱贫。
2011年,江西开始在全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肖远昕作为人才培养对象,在江西农业大学学习了3年农业经济管理。学成后,在2016年,他牵头成立了欣旺果业合作社,带领油洲村发展脐橙种植。
泰和县也没有让这些“大学生”各自为战,而是给他们起了一个统一的名字——“田教授”。像肖远昕这样既懂技术,又懂农村,还在村民当中有威信的带头人,成为从技术上带动脱贫户的主力军。2021年,泰和县又上线了“田教授”智荟云App,将涉农政策宣传、日常实训教育、技术难题解答等功能整合,脱贫户足不出户就能获得“田教授”的帮助。
吉安市将强化农业技术指导作为帮扶脱贫户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助力产业发展行动,组织农技专家联合组成宣讲团深入13个县(市、区),服务脱贫户超过1.8万人次。
产业链党支部和“田教授”串起了产业发展这根线,到最后,还是要落到增收上。2019年,吉水县金滩镇白鹭村村委会领着当时还没有脱贫的25户贫困户签下了一份为期10年的“四方协议”,另两方分别是吉水县柘丰稻渔种养专业合作社和基地管理者,协议围绕小龙虾养殖展开。
根据协议,柘丰合作社在村里建立基地,并优先吸纳贫困户(脱贫户)务工;除了产业奖补外,根据小龙虾销售情况,农户个人每年分红500元,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2.5万元。“村里共流转了1400亩发展稻虾共作,脱贫户全覆盖。”白鹭村党支部书记许志明介绍。
后端,柘丰合作社联结着15个村418户脱贫户;前端,合作社则建设了吉水小龙虾交易市场,吸引深圳等地市场主体进货,年交易额超2亿元。“脱贫户有收入、村集体能增收、合作社拓宽了产业覆盖面,各方都受益。”合作社理事长饶品峰说。
在各县(市、区)的探索实践下,吉安全市大力推行“五个一”和“一领办三参与”等产业发展模式,培育具有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204家、带动脱贫户1.71万户4.92万人,培育具有带动能力的合作社1171家、吸纳脱贫户7.78万户16.86万人,脱贫户依托产业的稳定增收前景充分显现。
抓住提升这个关键目标,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实现产业发展和脱贫户致富方式双升级——
打出吉安农产品的“金字招牌”
其实,不论是挖掘家门口的产业还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都还只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规定动作”,想要真正从“大部队”中脱颖而出,关键是找到领跑的秘诀。立足赣中区域中心这一区位特征,吉安思考并摸索到了属于自身的农业产业发展优势。
2018年,来自山东寿光的江西圣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吉安县成立,设施蔬菜基地选址敦厚镇仓田村。“此前,我们的蔬菜从寿光运到南方市场普遍需要24小时,而从吉安县采摘上市,仅需5小时。”公司副总经理裴首帅谈起了落户吉安的感受。
在寿光的农业人看来,吉安县的优势不仅在于区位,更在于产业潜力。与寿光许多农户拥有自己的大棚不同,老表过去没搞过大棚。“寿光的基础虽然好,但是如果想扩大规模,那就好比拆房子,确实很难。”裴首帅告诉记者,吉安县不仅由政府事先统一流转好了土地,同时750元/亩的地租也远低于寿光。
伴随产业转移的是技术和效益的积累。在基地内,记者发现了3种不同的大棚。“越冬棚到冬天晚上会盖棉被保温,春秋棚到夏季白天则会拉上外遮阳降温,我们又将两种技术结合推出四季棚,适应这里冬、夏的不同气候特点。”裴首帅介绍,除了设施的更新,他们还为老表请来了6名技术员实地指导。
从基地向外延伸,目前,吉安县已经有19个乡镇开始发展设施蔬菜,技术和标准由圣大统一输出,截至2021年已发展6000余亩,一个“新寿光”的雏形已然显现。
寿光与吉安县的互动体现出一个关键词——提升。“十四五”期间,吉安市将支持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建设特色种养基地,在宏观上坚持“防返贫、促增收、壮集体、可持续”,在实施上发力“创品牌、扩规模、育龙头、培主体、促融合”,让产业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着力点。
——传统产业巧升级。在万安县,“一江秋”粮油变传统经销商模式为连锁销售,不仅实现企业的互联网转型,还牵头成立万安县电子商务协会,2020年实现销售额2.5亿元。脱贫户也实现了转型,五丰镇东源村的傅小兰原先只负责打包,后来她和公司董事长陈云商量,慢慢接触电商业务,如今已经成为电商仓库主管。
——特色产业挖潜力。同样在万安县,以井冈蜜柚为主体,荒山上建起1万亩农旅融合基地,并扩充种植了枇杷、早熟桃、杨梅、脆冠梨、蜜柑等,一年四季都有果。“针对脱贫户,我们比普通农户提早分红,每户每年可以拿到4000元。”江西联正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国军介绍。
——优势产业提价值。吉水县诞生了一只“蟹王”,足足1斤3两的重量,让这里的大闸蟹声名远播。网络渠道上,一只9两的公蟹可以卖到5000元,相比之下,普通两三两大小的就只有30元。“我们给脱贫村的分红是其他村的两倍,达到4万元。”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吉水县盘古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银表示,公司每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的投入超过100万元。
在提升重点产业的基础上,吉安市以“高质高效、宜居宜业、富裕富足、缩小城乡差距”为“十四五”主要目标,在5年过渡期内,实现平稳过渡,做到“四个不摘”,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铸强绿色食品产业链和农业产业链,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充分得到巩固拓展,实现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29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