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期间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叮嘱广西,要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在2017年视察广西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八桂大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近年来,凌云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凌云县生态环境导向开发项目入选国家第一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在这一历史性进程中,浩坤村是最生动的注脚。
秀美如画浩坤湖
浩坤村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堰塞形成的一湖碧水,重重围绕的四面青山,曾经面临出行难、吃饭难、住房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的“六难”困境,过着吃玉米糊,喝“望天水”,住茅草棚,出入穿山洞的日子。2015年精准识别时全村贫困发生率高达52.04%,属极度贫困地区中的典型代表。全国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挂点联系帮扶浩坤村,与凌云县委、县政府共同把脉问诊,依托浩坤湖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推进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和乡村旅游开发,开创了班子路子变、村容村貌变、收入收益变、素质素养变、名声名气变、民风民俗变的“六变”新局面,昔日的“穷山沟”蜕变成今日的“桃花源”,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为强村富民的“金山银山”,成为大石山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典范,是新时代十年凌云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缩影。
神奇浩坤 别有洞天
打好党建引领牌,注入发展新活力。凌云县坚持打牢基层基础,着力打造过硬村级党组织,强化党建对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引领作用。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浩坤村建立党建引领生态文明实践机制,由村党总支牵头订立涵盖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的村规民约20条,引导村民互相监督、自我管理;建立村党校培训平台,培训提升党员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素养;设立基层治理“爱心超市”,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物品的方式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开展“文明家庭”等系列评选表扬活动,选树自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文明户50多户,引导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蔚然成风。为整合生态文明建设力量,浩坤村创新建立党建联建机制,村党总支与景区运营公司、湿地管理中心等驻村单位党组织成立联合党委,定期召开联建会议,商议解决村屯和景区共同发展问题,合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推行党员山林河湖分区分段负责模式,组建党员巡逻队伍,一个党员一片责任林、一段责任湖,共同开展禁渔禁牧禁伐常态化巡逻,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骨干队伍,浩坤村建立党员设岗定责机制,组织开展“一岗三亮”活动,紧扣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实际,设置旅游产业岗、游客服务岗、环境卫生岗、村屯治理岗等4类“文秀先锋岗”,组织42名党员对应认领岗位,实行党员公开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在党员家门口和工作岗位公布身份信息、岗位职责、服务承诺,每季度召开党员大会量化评分考核党员工作成效,评定季度“党员之星”,充分发挥党员在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旅游环境提升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浩坤村党总支获得“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等称号。
浩坤村岩流寨旧貌(2004年)
打好生态优先牌,建设宜居新家园。凌云县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牢牢守住生态环境的“家底”,不断厚积绿色发展优势,持续擦亮浩坤村绿色发展的“金字招牌”。科学规划保护开发“蓝图”,强化顶层设计,先后修编《环浩坤湖山水生态体验区概念性规划》《环浩坤湖山水生态体验区总体规划》《环浩坤湖山水生态体验区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出台《广西凌云浩坤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严格划定生态红线,科学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着力增强生态环保“底色”,建立全域美丽空间管控机制,大力推进禁养禁牧禁伐禁渔等工作,清理湖面渔网、养鱼网箱等违规渔具260张(套);实施退耕还林776亩,人工造林400亩,建成湿地科普中心1个,生态系统得到全面恢复、全面提升,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100%,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有效形成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发展趋势。精心描绘村庄建设“工笔”,全面推进村屯道路建设,严格落实农房建设管控制度,整屯实施具有民族特色的住房风貌改造提升,全面建设污水集中处理和垃圾清运设施,推行“户收集、村清运、乡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加强污垃生态处理,打造干净清朗的生产生活环境,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清运率均达100%;开展“干部回乡·扮靓家园”大行动,按照“污水不见天、垃圾不落地、棚圈不乱搭”等要求推进村屯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一批示范“微庭院”“微菜园”,营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好村落。经过多管齐下、精准发力,浩坤村真正实现了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村庄与湖光山色相映衬,展现出“水墨浩坤”的美好图景,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湿地公园”。浩坤村获得“自治区卫生村”等称号。
浩坤村岩流寨新貌(2018年)
打好绿色发展牌,建设宜业新家园。凌云县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注重将浩坤村、浩坤湖国家湿地公园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建设,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和特色种植产业,让村民群众吃上“能源饭”“旅游饭”“生态饭”。做活水利资源产业。实行分区管理、保护、开发,将季节性堰塞而成的浩坤湖改造为水位稳定的水库,建成总库容量3.24亿立方米的水电站,打通1850米泄洪洞,年均发电量9552万千瓦·时,年产值达2500万元,并建立起库区淹没土地“以租代征”补偿制度,村民每年人均获得补贴约2000元,使过去泛滥成灾的“害民之水”变成安全可控的“富民之水”,村民生活从“旱涝不定”“看天吃饭”变为“旱涝保收”,持续享受绿色能源发展“红利”。做大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充分挖掘自然生态、民族特色、历史文化、红色教育、游憩康养等资源,科学规划实施景区生态建设、人文建设,打通进村隧道480米,建成通村二级公路8公里、环湖栈道7公里,配套完善登山步道、观景凉亭、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打造“猪笼洞”艰苦奋斗教育基地、浩坤村史馆、棕榈洞党性教育基地,完善民宿、餐饮、手工艺品等旅游业态,推动群众增收创收、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多赢共赢,成功将浩坤村打造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旅游点,年接待游客量超过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1000万元。做优特色种植产业。积极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采取“村集体+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油茶、桑蚕和毛葡萄等特色经济作物,建成油茶种植基地1300亩、蚕桑种植基地200亩、毛葡萄种植基地50亩,让石头荒山披上“绿衣”长出“财富”,每年为村集体经济贡献收入1.5万元,带动150多户群众增收致富,实现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双赢”。浩坤村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等称号。
第一书记与群众一起采收毛葡萄
打好共同富裕牌,建设和美新家园。凌云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托浩坤村美丽生态环境优势,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让生态红利、发展红利更多更广泛地惠及村民群众。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按照以旅兴村、绿色发展思路,盘活集体资产资金,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旅游民宿、旅游超市等项目,完善旅游产业路和特色种植园产业路,建立起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以特色种植等多元化经营为补充的村集体经济产业体系,实行门票分红、物业出租、旅游民宿、旅游超市、绿色种植、合作经营等增收模式,推动浩坤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发展壮大,2022年收入达到25万元。大力拓展村民增收渠道,以“户户有产业”为目标,建立项目和企业联农带农益农机制,鼓励和引导村民群众参与产业发展,依托乡村旅游这一主导产业建立门票分红、资源租赁、景区就业、旅游民宿、便民商店、特色产品等“六个一批”增收模式,依托桑蚕、油茶、毛葡萄等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推动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0年前的不足5千元增长到如今的1.5万元。不断优化村级公共服务,利用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积累的优势,有力推动村级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统筹建设集党建服务、综治信息、视频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乡村系统,配置警e邮、智慧乡村等服务设备,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设置10个治理网格,为村民提供便捷服务;持续加大对人居环境改善和教育、医疗、养老保障的投入力度,联合爱心企业建立“瀚德-浩坤启智助学基金”“浩坤-必晟助学圆梦计划”,利用村集体经济收益开展助学、代缴医疗保险、慰问困难群众等活动,有效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浩坤村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称号。
浩坤湖景区农家土特产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