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凌云:坚守三十年 情牵小山村
2023-04-28 15:28: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34、31、18”是朱芝兴经常会挂在嘴边的数字。年近56岁的朱芝兴,在百色市凌云县那合村担任了34年的村干部;自1992年入党,他已有31年党龄;2023年亦是他担任那合村党支部书记的第十八个年头。历经岁月变迁,他见证了那合村从贫困到脱贫摘帽的蜕变。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朱芝兴选择继续扛起乡村振兴的大旗,深耕乡村第一线。朱芝兴望着那合村的山头说道:“只要党和群众需要,我就会干到走不动的那一天!”。

  村情村况熟于心

  分散聚居、依山而建是那合村村民居住环境的真实写照,常常看着农户家就在眼前,实际上要大半个钟头翻过一座山才能到。仅靠着一辆上了年纪的摩托车,朱芝兴却走遍了那合村的各个角落。

  朱芝兴有次来到村民杨光依家,杨光依挠着头嘟囔了一句:“我的刀放在哪儿了?等下还要出去打猪草呢!”朱芝兴笑着走到门缝夹层边说:“是不是在这儿?我每次来你家,看你做完农活都会放这里。”杨光依一拍脑袋:“对了!支书你真是村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懂啦。”按朱芝兴的话说,谁家的猪啥时候下崽他都一清二楚。

  每次朱芝兴入户回来,身上总是沾着杂草、泥土。一问才知,为了不耽误村民做事,朱芝兴都是一边帮做农活,一边询问近期家中的情况。“只有经常去,我才知道大家到底生活得怎么样。收入好,我就高兴;收入差了,我就帮着一起想办法。”朱芝兴乐在其中,那合村的立体地图早已印在在他的心中,上面标记着村里的大小事务和家家户户的情况,这幅图上既镌刻有脚踏实地的乡村现实,也描绘了充满希望的振兴未来。

  筑牢战斗堡垒

  作为有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朱芝兴深知建强农村党组织、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对农村发展的深远意义。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朱芝兴组织那合村党员群众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建立起一支有活力、做实事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开展了慰问孤寡老人、清洁乡村、防疫守卡和汛期应急等活动。

  为帮助农村党员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党性修养,朱芝兴与驻村工作队联手开展一系列红色教育活动。积极联系后援单位,搭建支部共建平台,前往桂林红色景点实地学习,感受红色文化;组织党员群众参加主题党日活动,前往乐业县百坭村学习文秀精神,汲取榜样力量;利用“书记夜话”的形式,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宣讲二十大精神,讲述红色故事,把党课讲堂设在农村一线。

  探索养蚕之路

  作为典型的丘陵土山村,那合村山地多、平地少,种植业发展受限。为扭转被动局面,增加群众农闲时节的收入,朱芝兴积极向上级党委政府申请,引进种桑养蚕技术,利用丘陵土山村的优势,鼓励群众发展桑蚕养殖业。

  “一开始可难了,村民们都不愿意哦!”朱芝兴回想起16年刚开始种桑养蚕时,感叹道:“接受新事物对于咱农民来说需要时间,为了长远发展,我愿意做这个‘出头鸟’!”

  为推动村民种桑养蚕,朱芝兴带领村里的党员群众先前往县里的桑蚕种养大村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先进技术,再身体力行地为村民打田、铲草、申请桑苗。

  “第一年失败了,桑蚕存活率不高,当时压力真的很大!”朱芝兴说:“但我依然很坚定,失败总有原因,找到并克服它,成功了,群众就能接受了嘛!”针对存活率不高的问题,朱芝兴和农户一起总结失败教训,邀请技术能手到村指导。第二年那合村桑蚕存活率大幅上升,产业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村民们眼见有人尝到了甜头,便纷纷加入种桑养蚕的队伍。如今,那合村形成了八个连片种植区域,打造出两个桑蚕产业示范点,一个桑蚕产业示范园,种桑面积达3000亩,带动近300户农户发展桑蚕产业、近200户脱贫户增收,年产值近350万元。

  “解决群众心中的难题,让致富效果看得见,我相信群众自然会聚拢过来,现在那合村的蚕房都不够用啦,正准备扩建蚕房呢!”朱芝兴对那合村桑蚕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作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老干部局派驻凌云县那合村工作队员、那合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席涵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象州县自然资源局派驻象州县古才村工作队员 盛冬

责编: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