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冽的冬日,贵州省余庆县子营街道积善社区积善鞋厂,一番热闹景象。宽敞明亮的厂房内,单针机、花样机、喷胶机、冲孔机等112台鞋面加工机器“嗡嗡”作响,负责裁剪、缝合、组装的工人们一言不发,相互配合而又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老公在外面务工,我每天在家接送小孩、照顾老人。多亏了社区,为我们在家门口建起了加工厂,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每个月能拿4000多元工资。”面对记者的采访,脱贫户昌俊一边细细地缝合着手中的鞋面,一边分享着社区发生的新变化。
积善社区是余庆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有来自全县9个乡镇的1361户5307人。这些家庭中,不少夫妻一人外出打工,留一人在家照顾老小,就业成了他们最大的烦心事。
“我们对包片干部和帮扶干部收集到的意见进行了梳理,发现有75%的群众都提出了在家门口解决就业的需求。”积善社区驻村第一书记赵云介绍说,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子营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文莲就组织党员干部走访搬迁群众,主动问需问难,并将问题梳理成册,逐一办理。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接到群众诉求后,周文莲立即在积善社区组建工作专班,多次与县经开区和县国投公司对接,请来凯赛琪鞋厂“落户”积善社区。县国投公司免费提供了闲置的加工厂,面积达3000平方米,社区供销社自筹资金100万元,与鞋厂合作开办了鞋面代工厂。
场地改造、购买加工机器、招录工人……一事一项都明确了专人负责,同时,还建立“周调度”机制,街道每周定期召集相关负责人,及时复盘解决难题,确保工程推进。11月11日,余庆县积善鞋厂正式开业,一下子吸纳了100多人就业,其中脱贫群众67人。
“保洁、保安等就业岗位,是我们专门为年纪稍大一些的脱贫群众量身定制的。”积善社区副主任王萍说,针对就业意愿强烈的脱贫户,在确定就业岗位的时候,社区会给予一定的倾斜,确保他们顺利就业。
“我岁数大,好多工厂都不收我,只能在家送送娃儿,家庭生活负担也重。现在我在加工厂打扫卫生,每个月也有2000多元的工资。”在鞋厂务工的脱贫户张全有说,他一定要把这个活干好,把厂子打扫得亮堂堂的。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们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民呼我应,不断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余庆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东说,全县共有10476名党员干部下沉到基层一线,依托“力量下沉·网格赋能”“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等活动载体,收集意见建议2513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03个,真正做到了把主题教育成效体现在重点工作的落实上、推动发展的变化上、广大群众的笑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