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基石是产业兴旺。黑龙江省同江市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级党组织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鼓励村级党组织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径,以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走好“特色”致富路。
渔业村的“文化牌”
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因古老的赫哲族世代在这里生活而被誉为赫哲故里。初春时节,走进渔业村,宛如进入一个露天美术馆,到处是赫哲族渔猎文化、神话传说的壁画,让人眼前一亮、流连忘返。
“过去村里没什么游乐设施,来旅游的人爬爬山、吃吃鱼就走了,现在建设了玻璃栈道、玻璃滑道、摩天轮等,北山旅游综合体每年为村集体增加80多万元的收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尤闯说,渔业村党支部越来越体会到文旅融合的重要性,“如今人们出游不再只满足于游山玩水、拍照打卡,还追求精神体验。所以我们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盘活文化资源,以文促旅,以旅兴村。”
赫哲族在长期的捕鱼和狩猎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渔业村专门建设赫哲族传习所,经常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现场授课,游客踊跃参与。打造赫哲民宿项目,民宿里有木刻楞、撮罗子等主题房间,还原赫哲族曾经的居住环境,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赫哲风情。村党支部还根据传统文化习俗举办“柳蒿芽节”“开江节”“冬捕节”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旅游使文化更有活力,文化使旅游更有灵气,文旅使乡村更有魅力。”尤闯感慨地说,文旅融合赋能,让渔业村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的富民强村路,先后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渔文化第一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荣誉。
渔业村赫哲族婚礼展演。(同江市委组织部供图)
同兴村的“菜园牌”
在向阳镇同兴村,家家户户都有不小的菜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立江一直想发挥小菜园多的优势,发展“菜园经济”,带动群众增收。可种什么、怎么说服村民,成了摆在他面前的难题。
王立江带着村“两委”干部多次到其他县区考察,最后把目光瞄准了矮高粱。“咱们这里气候条件好,黑土地肥力也大,特别符合矮高粱的生长习性。矮高粱酿出的酒非常好喝,我们走访调研发现,销路不成问题。”王立江说。2021年开始,村党支部以“小规模、大群体,小成本、大收入”的思路,在村里打响了“菜园革命”。
然而,动员村民种高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村党支部先是动员党员户,党员再号召村民种植。一开始有些村民“不买账”,村里从来没种过高粱,怕种了卖不掉。为打消群众的顾虑,村党支部制定了“六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购种、种植、供肥、供药、管理、收购,并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经过不懈努力,村里最终有96户种植高粱135亩。
为实现村集体和村民的利益最大化,同兴村成立了公司,打通了种植—收购—酿酒—售卖全链条的各个环节,形成了“种、产、销”一体的特色发展路径。经过3年的发展,高粱种植和高粱酒酿造产业成为村集体经济的稳定增长点。“高粱品质越来越好、产量越来越高,亩产量能达到400公斤。高梁酿成酒,又有一笔不小的收入。”王立江说。
金灿灿的高粱喜获丰收,最开心的是村民。“村里每年卖完酒给村民返钱,通过种高粱,我家每年增加了3000元左右的收入。”村民赵岩高兴地说。
四村村的“厂房牌”
在三村镇四村村的综合食品加工厂里,工人们正在把生产好的酸黄瓜装箱,旁边车间里,榨油机器隆隆作响。
前几年,四村村还不是这般景象。由于没有销路,榨油厂的机器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村集体账户没有钱,村干部也不敢想发展产业的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鹏飞上任后,事情有了转变。
“张书记原来在食品公司工作,见的世面多,上任后就研究如何发展产业。这几年酸黄瓜特别火,他看到这个商机,想在村里开个酸黄瓜厂。”村党支部副书记栾和刚说。
张鹏飞带着村干部们多次到外地考察,研究黄瓜腌制工艺,经过多次试验,制作的酸黄瓜酸酸甜甜、清脆爽口。大家都觉得这个项目可行,可资金从哪来成了问题。“当时正好赶上中央和省里下发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张书记积极为村里争取,利用闲置厂房,建设了现在的综合食品加工厂。”栾和刚说。
酸黄瓜上市后销路很好,群众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这个村书记是选对了!”但张鹏飞并没有就此满足,他心里还有块“大石头”——榨油厂。
“那是村里的资产,得想办法让它活过来。”张鹏飞说。在他的坚持下,榨油厂更换了一部分生产设备,改进了生产技术,产出的豆油品质上了一个台阶。经过招商,村里引进一家企业,签订了48万元的榨油厂租赁合同。
“村级产业发展既需要‘输血’更需要‘造血’,村党组织要起到主心骨的作用。近年来,同江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村级产业发展,2023年全市85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0%超过20万元。下一步,同江市将持续因村施策,唱好乡村振兴‘产业歌’。”同江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通讯员 吴宇
本报记者 许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