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晨曦微露,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大西湾乡永德堂村村民李树宽就来到谷子地里忙活起来。“趁着这两天没雨,雇了收割机抓紧抢收。”李树宽的话语中满是急切与期待。
今年,永德堂村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勇于探索,试种了400亩由张家口市农科院精心研发的“张杂谷6号”,村里的种植大户李树宽,积极响应号召,一人就种了340亩,占全村试种面积的近九成。
“张杂谷6号”以其根系发达、抗旱性强、节水、耐瘠、抗倒、高产稳产及米质优良等特性,与坝上地区的种植条件高度契合。然而,在永德堂村,这是第一年试种。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永德堂村“两委”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发动村干部率先示范,带头种植,“村里采用了‘党员和种植大户带动散户种植’的模式,有效调动了村民种植‘张杂谷’的积极性。”村党支部书记张利介绍道,今年,村里共有72户村民种植了张杂谷400亩。
为了让村民们安心,播种前,村党支部还邀请张家口市农科院专家到村,深入田间地头,为村民们提供种植技术和管理的专业指导,确保从播种到收获的每个环节都有科学指导。“有了专家的全程指导,我们虽然是第一年种植张杂谷,但心里非常踏实。”李树宽感慨地说。
随着收割机的轰鸣,金黄色的谷穗如瀑布般倾泻而出,不一会,拖拉机车斗就被装得满满当当。“这‘张杂谷6号’种子好,管理也到位,我这谷子长得不错。”李树宽看着车斗里的谷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据初步估算,永德堂村“张杂谷6号”平均亩产达700斤,按当前市场收购价计算,每亩收入可达1050元,而之前种莜麦、胡麻,亩产100多斤,纯利每亩也就200多元。这一显著成效让村民们看到了种植“张杂谷”的美好前景和丰厚回报,大家纷纷表示明年要扩大种植面积。
在大西湾乡,像永德堂村这样试种“张杂谷6号”的村庄还有5个。“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我们通过党建引领,调整种植结构,引进优质品种,旨在提高村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西湾乡党委副书记王卫国表示,根据坝上地区的气候特征以及土地实际情况,乡党委多次到临近乡镇、周边县考察,最终决定从张家口市农科
院引进“张杂谷6号”,在6个村进行了种植,全乡种植面积达5730亩。
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村民收入,乡党委正积极与收购商对接,探索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明年,我们将继续扩大‘张杂谷6号’的种植面积,计划推广到1.5万亩,让这颗‘金种子’在更多田野上生根发芽,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王卫国信心满满地说。
本报记者 马燕 通讯员
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所长赵志海(右二)实地指导永德堂村“张杂谷6号”种植。(大西湾乡党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