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水歌
杜甫
嘉陵山水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赏析:
阆水即嘉陵江,阆水歌是杜甫为专门为嘉陵江而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首联以设问开篇,“嘉陵山水何所似?”嘉陵的山水太美了,“何所似?”看似问句,实则惊喜和赞美,同时引出第二句“石黛碧玉相因依”,石黛即古代女性常用来画眉的石墨,呈青黑色;碧玉为翠绿色。水深处为墨绿色,水浅处为青绿色,一浓一淡,相依相融,相映成趣,波光互映,秀美独特,格外迷人。首联是静态描写,重在颜色之美。
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展示江中美景。“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日出,点出了时间正是清晨。此时此刻,一轮红日从江的尽头破浪而升,激起朵朵浪花,令人怜爱。一个“破”字刻画了那一刻江面、天空发生的美妙变化,精准传神。“更复春从沙际归”,更为醉人的是春天也来了,江岸沙滩两边,只见青草碧绿柔软,杨柳摇曳多姿,云烟缭绕。两条绿带夹着一川碧水在朝阳下交相辉映。一个“归”字,说出了诗人在历经久寒之后终于盼来春天的惊喜之情。此联是动态描写,重在变化之美。
颈联由景转到江上人和物。“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儿童驾舟,经验不足,“欹侧”一词说明了江水湍急,故船身倾斜;水鸟捉鱼,上下穿梭,自由自在,极其悠闲。这一对句极富生活情趣。颈联是细节描写,重在人物之美。
尾联总结全诗。“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由眼前景想到心中事。面对阆中如此美景,作者不由地想到自己的家乡。杜甫是河南人,安史之乱后在四川避难,此刻想到家乡的人民正在遭受战乱之苦,怎不让人“肠断”?最后一句“天下稀”,是作者由衷赞叹阆州山水美景天下稀有,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美好安宁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幅春景图,通过水色、日出、春归、童桨、鸟衔等典型细节的生动刻画,歌颂了阆水的胜境美景。但如果仅仅是写景,诗词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逢战乱自是有许多深刻体验和感触,因而诗作不仅仅写景,更是抒情,以景寓情、情景交融。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本诗就是运用了“以乐景写哀”的表现手法,因而更加体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
(左朝芹,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楹联诗词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