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驻村扶贫故事(6月18日)
2020-01-16 16:19:00  来源:陕西省临渭区扶贫办  作者:李结耀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019年6月18日

今天上班,手中的事情还是比较多的。起床后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完成兜底保障登记表,核对无误后,上报镇民政办。接待了两位群众来访。

群众一:

八组李石头。我和他算是老熟人了,刚到村上就最早认识他,当时他想流转土地,别人给出了合同,因为本人文化程度低,我帮他看过流转合同,并提出了修正建议。今天的来访,其实也是因为剔除后的公示问题。

老人常期以来都是和老伴一个户口长期生活在农村的老房子里,两个儿子各是各的户口长期生活在渭南。驻村这么久我从未见过他的两个儿子,每次入户都是老两口在家。我和村主任之前多次分头给老人和其儿子讲过扶贫政策,也告知要和其中一个儿子合户指定一名赡养人,以保证老有所养。但老人和他的儿子都很固执,不愿意合户,最后是老人的工作做通了,儿子却一直做不通工作。纳入贫困系统这几年以来,老人的家庭几处没有享受过任何的扶贫政策,易地搬迁房老人想要,住下去之后方便见孙子,但他儿子坚持不要,教育扶持政策因儿子不合户无法纳入贫困系统也无法享受,除了财政资助合疗政策。

在走访中有人反应其两个儿子一个有房有车,一个有房而且面积不小。经过调查发现群众反映情况真实,这也引起了其他群众对我们识别工作产生质疑,所以经过民主评议将其列为剔除户,并进行公示。

老人在看到公示名单后专程来找我,意思是可不可以不要剔除他,脸上挂不住,在村里无法抬头、被人笑话,自己愿意放弃享受任何政策,这个要求让我哭笑不得。

听了老人的陈述后我说:在前些年村上的低保户有56户,大多数都是老人与孩子分户就是为了让老人享受低保,而自己就可以不用尽更多的赡养义务,如果继续纵容这样的情况,那么时间久了就会出现道德缺失,过程度效仿,更可能出现不安定的社会因素。国家每年在脱贫攻坚上的投入数以千亿,但是这些钱是用来帮助真正需要的人的。拿这56户低保中的假低保户来说,他们被纳入后很长时间没有调整过,每年就让国家多花几十万的冤枉钱,而需要的人却不一定得到了帮助。所以我们年初就先从低保户着手,把假的低保户全部取消享受政策,经过严格程序筛选到现在的16户,这样一来就能为国家节省出不少的钱来帮助更多的人,这也是我们所说的精准。你的情况我是了解的,你的两个儿子生活质量都不错而且都有车有房,我们村干部和他们谈过话,他们都表示不是不赡养你,只是平时忙很少回家。现在村上的谁能纳入谁不能,不是像之前那样某一个人说了算,而是按照程序经过民主评议的,评议的结果肯定是要公示,这样才能体现出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所以你也要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这样咱们村才能变的越来越好!

听了我的一番话,老人说你讲的道理我都懂,我一定支持你们的工作,不会拖咱全村的后腿!

 

群众二:

十一组郭条子老人的儿子王进娃。郭条子老人和儿子其实是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的,但是他们的户口并没有在一起,这又是一个典型的与老人分户的情况。上次他来找我想申请贴息贷款,我当时明确告知贷不了。原因是息贷款政策只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而他不是。他还有些怨气,说他母亲是他就应该能享受。我为他详细的讲了政策。我问他为什么不和他母亲合户时,他给我讲了其中的原因。原来他来有一个兄弟,老人本来是跟兄弟过着的,但是几年前弟弟出去后就 再也没有回来,所以老人一直都是一个人。我又问老人的户口本上为什么没有他弟弟名字时,他说当时他们三个人都不在一个户口本上。又说自己生活压力大,有两个儿子,尽管没有和老人合户但一直都在赡养老人,我对他赡养老人表示赞赏,同时提出要和老人合户。

这次来找我说他遇到了困难看能不能解决。这次说话明显底气足了,因为他和母亲合户了。具体要求如下:1、前几个月儿子做了个小手术,还有两千多元无法报销,看能不能给解决了;2、儿子带了个女朋友回来准备结婚,能不能给他弄点钱把门房盖了。听了这样的要求我严厉的批评了他,明确告诉他一件都办不了。其一、关于儿子手术后无法报销的两千多元钱,是在合疗合规费用报销后剩下的自付部分,而你的报销比例没有问题,剩下的费用必须自己承担;其二、你的住房是安全的,你要盖的门房不管村上有没有钱都不会给你。至于你的钱从什么地方来,那就要靠自己努力、付出劳动挣,不能任何事情都依靠政府,政府也不是提款机你随时要就随时给,全村人谁家都门房,没有一个是政府或者村上给钱盖的。帮扶是帮在先、扶贫是扶在先,意思是在政策的支持和包联干部的帮助下通过诚实劳动、自食其力实现脱贫,所有的扶贫政策只要你符合条件尽管享受。

说完这些见他有些沉默,我调整话题问他儿子在干什么工作,说老大手术后才恢复好现在家待业,老二在渭南当电焊工。我主动提出,若孩子想出去务工,让他随时来找我。我把用人企业的信息给他做了介绍,并把村上几个出去务工人的电话告诉他,让他打电话咨询务工环境、工资待遇等。我心里清楚对他说话的语气有些重,但是他还是带着我给他的信息高兴的离开了。

百姓百姓,一个人一个性格,一家一本经,一人一个故事,这就是基层工作。想要做好群众工作还得对症下药,以教育引导为主。

 

来源:陕西省临渭区扶贫办

作者:雷磊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