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沿着蜿蜒的山间公路前行,“红色名村中国井冈山茅坪”映入眼帘,这里就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党、政、军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镇茅坪村。穿过茅坪村门楼,沿着茅坪河逆流而上,一边是一排沿街而建的充满庐陵风格与客家风情的民居,另一边是田野和茅坪河,河的那边是井冈山青少年军校。
井冈山斗争过去90多年了,如今走在茅坪村里,红色记忆依然随处可寻。
茅坪村航拍图
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
在介绍茅坪村红色历史时,茅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清亮递给记者一本《井冈山故事汇》,上面记载了22篇与茅坪村相关的红色故事。谢清亮说,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革命前辈在这里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茅坪村人随口都能讲来。
“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茅坪河的水啊闪银光。井冈山的人哎,抬头望哎,八角楼的灯光,照四方。我们的毛委员,在灯下写文章……”在茅坪村,这首歌谣从创作初始传唱至今。八角楼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时期的住所,位于茅坪村北边的革命旧址群中。在一根灯芯的如豆微光下,毛泽东在这里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在茫茫黑夜里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茅坪村完好保存着攀龙书院、谢氏慎公祠、红军医院、红军烈士墓、工农兵政府等革命旧居旧址,其中5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中心和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指挥中心,茅坪村留下的每一座革命遗迹都记录着生动的历史。除了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茅坪村还有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谢清亮自豪地说,茅坪村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2021年上半年,茅坪村花了一个月时间细细寻访村内革命历史遗址,集中修缮了2处旧址,袁文才旧居就是其中之一。经过维护、装修和布展之后,袁文才旧居于2022年3月对外开放。
茅坪村红军长廊
一个乡村振兴示范区
井冈山精神是革命前辈留下的宝贵遗产,茅坪村的每一处革命遗迹都蕴含着深厚的井冈山精神,如何更好地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井冈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明熙介绍,井冈山遴选出包括茅坪村在内的29个红色资源最丰富、红色遗存最充足、红色文化最凸显的“红色村”,建立“N对1”结对帮扶机制,组织45个机关单位,24个红色教育机构与29个红色名村“结对子”,整合各类资金5000多万元,推动政策、土地、项目等资源向红色村庄聚集。
井冈山从市级层面邀请党史专家学者、革命后代、红色教育机构资深教师等人员,组建“井冈山红色名村建设专家团”。借助专家团队,茅坪村开发了“一根灯芯、两篇著作”“八角楼上”等现场教学课程。革命旧址遍布全市各地,井冈山市结合历史事件发生时序和红色村庄地理分布,串联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干部学院等授(挂)牌的42个精品现场教学点,连村成线设计红色教育主题路线,打造了“重上井冈山”等13条红色精品路线,建成了茅坪“红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
保护革命遗址,挖掘红色故事,是为了给乡村振兴路上的茅坪村注入更强大的力量。2019年10月,茅坪镇推选31岁的退役军人谢清亮出任村党支部书记,组建了一支有梦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村“两委”班子队伍。谢清亮以军人的作风挑起了带领村民前进的重担,一方面啃硬骨头,接下经营不善的千亩黄桃产业园,另一方面依托红色资源发展研学服务,带领村民致富增收,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016年,村里引进企业投资1.2亿元建设茅坪村五斗组千亩黄桃园,由于缺乏技术和管理不善,连年亏本。2019年底,黄桃基地移交到村里管理。谢清亮前往外省拜师学习种植黄桃的技艺,率领乡亲们苦干巧干。他借助100万元的扶持资金,改善黄桃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厂房、添置加工设备和生产线,走出了种植、生产、销售“一条龙”产业发展新模式。2022年产黄桃60万斤,产值300余万元,村民们仅此一项人均增收5000元,为村集体经济带来6万元收入。
茅坪村红色名村标识
一条茅坪红飘带
红色是茅坪村的底色,茅坪村通过研学把井冈山精神传向四面八方。茅坪村最早推出的研学和培训项目是2013年推出的“山地人家”。“山地人家”总共25栋房子,由村里统一规划,村民投资建设,村里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帮助对接业务。随着研学人员和培训团队逐年增加,2019年11月,茅坪村通过“村集体+研学+农户”模式,成立了茅坪研学旅行社。2020年,投资750余万元,建设八角楼红色研学拓展基地。“开业第一个月,就接收了6000多个学员。”茅坪研学旅行社负责人谢明泉介绍,后来虽受疫情影响,但每年都接收了2万多名学员。目前,茅坪研学旅行社吸纳了60户村民参与接待保障,全村能够提供1380张床位和246个标间。
正月里,茅坪研学旅行社运营负责人饶旺华就从赣州传来好消息,他已签下10单研学合同。“新冠疫情过去了,茅坪村今年必然迎来研学高峰。”谢明泉说,今年,旅行社准备把床位扩大到2000张。
刘燕红是第一批参与进来的村民,她在家里的三层楼房里布置了22个床位,去年接待了300多个研学学员。刘燕红以前在家做裁缝,丈夫在外面做焊工,收入都不高。“我现在一边开小卖铺,一边接待研学学员,收入比原来高多了。”她预计今年来的学员会比较多,“如果忙不过来,准备请人来帮忙。”
“村集体+研学+农户”模式充分考虑到了三方利益,每位学员每天交70元,包吃包住,村集体、旅行社和农户分别按2元、18元和50元进行分配。2022年,茅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5.7万元。
在井冈山,把红色基因融入到乡村振兴大舞台的,不仅是茅坪村。茅坪镇以“红色名村”建设为抓手,将7个红色名村串珠成链,打造“茅坪红飘带”。而井冈山则从市级层面组建“红色名村党建联盟”,制定红色遗存、教学课程、服务设施、体验项目等资源清单,向红色教育机构、旅游经营主体开放共享,同时鼓励村集体利用可支配的资源资产,通过作价入股、租赁承包等多种经营模式,与结对帮扶单位合作,共建红色研学基地、乡村旅游示范区。如今,29个红色名村,已吸纳25个市场经营主体,创建了5个省3A级以上的乡村旅游点,打造了13个红色研学基地,民宿床位近1.3万张,可一次性接待1.6万余人,间接带动近万名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