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刘家畈 乡韵人本有生机
2023-08-09 16:0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李慧 周静文 通讯员 刘红伟 吴礼河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刘畈村地处大别山腹地。1947年11月9日至12日,刘伯承、邓小平在刘家畈胡氏新祠主持召开了刘家畈会议,决定成立皖西区党委、皖西行署和皖西军区。刘家畈会议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使我军在战局中变被动为主动。2021年,刘畈村被确定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

  两年来,按照“红为魂、绿为根、乡为韵、人为本”的发展愿景,建设者们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着力提升红色资源吸引力、红色教育承载力、红色文化引领力,让红色村庄迸发蓬勃生机。

  小山村红起来

  与试点启动时间差不多,安徽省委组织部机关干部吴伟主动请缨,来到刘畈村担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看着村里宝贵的红色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他和第一书记助理满泽阳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工作队第一时间走访摸排红色遗迹,向村内外社会贤达求教红色故事,并联系宣传、党史、档案部门收集史实材料,梳理刘畈红色历史脉络,协助县乡党委编纂了30名烈士资料和事迹材料。

  除了案头工作,工作队还先后赴安徽芜湖、宣城、六安及江西赣州等地开展红色调研,形成多篇调研报告,提出建设思路。设计专题党课课程,广开门路招才引智,联系南京大学、安徽建筑大学等科研院所挂牌结对共建,在社会实践、课程开发、人才培育等方面开展合作。此外,协调安徽省BIM工程中心对村域内的红色建筑进行三维建模,不断提升刘畈村历史的“含红量”。

  经过改造提升,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陈列馆目前年接待参观人员约3万人次,已成为当地红色教育主阵地。此外,刘畈村完善了刘家畈会议旧址配套设施,复原了3座石砌碉堡,建设了入口标识。邓小平住所、刘伯承司令部旧址布展及革命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等工作,紧锣密鼓推进。同时,安徽省委组织部支持了村部改造提升经费50万元、实训基地建设资金7万元,打造面向党员的实景教育基地。

  参与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的乡村干部表示,高质量管理使用试点工作专项资金,全过程监管维护试点工作资产设施,是刘畈村试点取得实效的保证。据介绍,试点以来,共投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资金1116.53万元。为规范资金管理使用,在太湖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刘畈乡第一时间成立城建、财务工作专班,确保资金使用层层有把控、笔笔有核实、项项有实效。针对建成的14项资产设施,刘畈村全部明确项目维护责任人,并依托村级公益岗、种植大户、返乡创业人员等,发动群众做好日常管护。

  好乡风浓起来

  采访中,很多基层干部表示,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给刘畈村带来的改变“一日十年”。项目建好了,作用也发挥出来了。

  这两年,随着试点工作的开展,过去曾经软弱涣散的刘畈村党组织逐步建强。村党总支及各党支部坚持学中干、干中学,为村民办了一大批实事好事。新建改建了村党群服务中心及石井、凉亭、刘畈党员活动室,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抓好换届选举优化班子配置,党总支成员年龄和学历结构大幅改善,干部干事创业主动性大增。

  与之对应,村级治理成效显著。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到全省社工助力乡村振兴项目试点,2名专业社工驻村帮扶,发挥专业社工驻村优势,开展“枫畈少年”留守儿童关怀行动和“希望讲堂”成长故事汇等活动。“工作队定方向、找项目,村‘两委’为民服务,社工侧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困难群体精准帮扶,我们的团队分工合作、非常团结。”吴伟说。

  久处深山,村民重俗守旧,但有些“旧”必须根除。过去村里老人去世,需要请“道士”算日子出殡,有的人家要操办十几天,花费太高,直接影响生产生活。驻村工作队通过乡村振兴夜校宣讲、修订刘畈村村规民约、制定村风文明实践积分管理办法等,积极倡导厚养薄葬,提倡丧事活动3天内办结。此外,对减少村民婚事礼金等也提出倡议,从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大大减轻了村民的人情债。

  农村工作有其复杂性,试点启动前后,由于原有村级资产产权不清晰,加上四村合并遗留的问题未彻底解决,村部一楼开起了粮油店、餐饮店。工作队不怕事不躲事,详细了解前因后果后,多次委托乡政府出面协调,联系律师提供法律服务,发动店主亲友邻居一起做工作,并帮店主联系了其他经营场所,最终收回了使用权。现在的村部一楼建立了办事大厅、图书阅览室、社工室,群众办事方便多了。

  钱袋子鼓起来

  先看两个镜头。

  在刘畈村牌楼组木耳基地,一排排白色菌棒整齐排列,肉嘟嘟的黑木耳竞相绽放,10多名村中姐妹正弯腰采木耳。脱贫户王桂姣说:“采木耳活不重,每天能挣到100块钱。”刘畈村党总支书记凌春燕算了一笔账:今年刘畈村通过流转土地种了7万棒黑木耳,预计可产出木耳干品2万斤左右,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可达近20万元。同时,用工优先安排村内脱贫户,能为每户增收4000元左右。

  村民戴善芹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小饭店,随着刘畈村人气越来越旺,她去年扩建饭店,现在不仅有8桌餐饮,还有12间客房。戴善芹高兴地说:“一到节假日客人爆满,预订要提前好多天。”

  这两个镜头,生动展现了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的成果。过去,由于缺人缺钱缺地,加上村党组织凝聚力不够,刘畈村富不起来,村里各项经济发展指标在刘畈乡排在倒数。试点不到两年时间,刘畈村集体经济去年跃升到40多万元,今年预计超过50万元,落后村一举变成明星村。

  刘畈村生态良好,农产品品质好,但由于管理模式、种植技术、销售渠道制约,产业一直起不来。村集体曾发展了160亩茶叶,按照每年亩均几百块的价格发包给农户管理,农户干好干坏一个样,完全没有生产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刘畈村重造产业生产组织模式,明确专人现场负责,对生产流程进行分解,杜绝一包了之。定期邀请安徽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到村指导茶叶、木耳种植。注册“太美刘畈”新商标,还同步设计新包装。以刘畈村合作社名义加入了太湖县茶叶协会,并与太湖县邮政公司、合肥三味鲜农副产品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努力让大别山里的好东西长期稳定地进入合肥农贸市场、太湖县邮政消费扶贫平台等进行销售。

  “试点建设给刘畈村民送来了真金白银,光是木耳价格就从2年前的一斤20多元上涨到50元。”

  此外,村里还引进了四季产业园项目,新建了农产品交易市场、通讯器材加工厂,后者带动了30多位女性就业。吴伟说:“下一步,还会有超市项目、厂房项目落地,我相信村级集体经济会越来越壮大。”

  金点子多起来

  参与刘畈村试点工作的基层干部们认为,红色资源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应当在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的基础上,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

  善于借题发挥,立足自身资源打好历史牌。当前,很多红色村庄都面临着红色资源“小浅散”的制约,如何实现有与优的嬗变亟需破题。这就要拓展红色资源广度,将分散的遗址遗迹化零为整、串点成线、一体谋划,发挥集群效应。还要努力提高红色故事温度,将红色故事应用于实地场景,并辅以现代科技手段,使人们身临其境有代入感。设计好红色纪念品,让人们既驻足美好乡村,又带走红色记忆。

  善于借景生情,嫁接自然资源打好生态牌。要增强红色文化资源与绿色生态资源黏合度,擦亮红绿交融的金字招牌。刘畈村通过基础设施改造及环境整治,让村庄露出天际线、青山露出山脊线、河流露出河岸线,就是一个注解。进一步鼓励引导村民对自身庭院内外绿化美化,建好红色美丽家园微景观。

  善于借力使力,围绕公共资源打好政策牌。争取政策支持,聚合公共资源,才能有的放矢提升红色文化引领力。主动联系高校与红色村庄挂牌结对共建,设立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红色研学基地,创造条件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尽量让当地人讲当地事、让当地事有当地情,让参观者“进得来、留得下、带得走”。

  善于借水行舟,引进社会资源打好市场牌。从刘畈村的实践来看,红色美丽村庄应当破除“等靠要”的僵化思维,改变过度依赖财政投入的发展现状,吸引多元化市场资本参与保护开发。稳步探索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基础、以专业化公司和农户为支撑的多元发展道路,创新各类新型市场元素,拓展乡村红色发展增长极。

责编:俞玺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