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的工作是点滴,是琐碎拼起来的”,周晓琳说。3月18日,周晓琳来北京韩村河参加大学生村官培训会,她穿着一袭红衣服,人显得格外喜气,摄影师要拍照,她说头发很乱,急忙地在屋子里梳了一把头。这幅照片以红灯笼为背景,红衣服,一片中国红,好兆头。
关注大学生村官个人问题
农村工作环境艰苦,周晓琳依然看起来年轻摩登,她很健谈,说话时有很多手部动作,配合口头解说。从她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走在田间地头的周晓琳,是如何经过基层磨练成长起来的,如何经过一步一步摸爬滚打转变自我的。
2010年工作转正,2011年结婚,2012年她生了一对双胞胎,3年完成人生“三步曲”的周晓琳,不忘关注大学生村官的个人问题。她说,村子里跟自己一起毕业的大学生村官,很多是外地的大学生受聘进入本村的,还没有结婚,“高不成,低不就”,工作态度飘忽不定,直接导致了村官的工作效率不高。“同事去相亲却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吹了”,周晓琳很忧心大多数适婚但还没解决个人问题的村官。
2012年,从全国大批的村官中脱颖而出,周晓琳当选为中共十八大代表,成为村里最高兴的一件事。她觉得这是她作为大学生村官的幸运,便早早地学习并准备,但是因为分娩,无缘十八大,让周晓琳错过了为农民上人民大会堂说话的机会,她深感遗憾。国家支持农村发展,鼓励大学生服务农村,但并不是所有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够得到肯定,在农村长期工作所需要的是坚持坚持再坚持,从琐碎的工作中寻求突破,一步一步赢取村民的心,争取为村子里干实事。部分大学生村官没有农村生活的经验,村官工作苦、累、难,这样心理上的落差需要慢慢平衡,她说:“大学生们走进农村,工作需要很长的磨合期。”
村里的工作你不找事做,事也会来找你
重庆市彭水自治县邵庆街道镇南村有700多户人家,面积16.1平方公里,道路崎岖,只能靠双脚走。周晓琳背着大包,穿着运动服,戴着近视眼镜,跟着村主任走,村民很好奇:“不是村里的人跟着我们村主任做什么?”她偏偏趁机介绍自己,与他们家长里短拉关系,村民们乐意接受这样一个活泼的大学生村官,这样周晓琳先混了个脸熟,村民们对“大学生村官”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有些人就有疑问了,还在背后闹出“你是不是谁的小媳妇”这样的笑话。刚开始,对村里的工作不熟悉,周晓琳全心全意把自己当成一个“学习者”“聆听者”,每天跟着村主任,翻山越岭,挨家挨户,用笔记录下了村里的情况:李前菊家里4口人,传中良45年党龄的老党员……
在村子里工作,鸡毛蒜皮没小事,“你不找事做事情也会来找你”,镇南村居民居住地分散在公路两旁,为了解决村里的问题,周晓琳得上山爬坡,走很长的路。村民为了占树林或者是占地,常常闹到村委会,谁也不让谁,而镇南村的占地方式是传统的“画十字”,以两块有“十字”的石头之间的直线距离为界,这两块石头上“十字”必须是同样新旧。周晓琳跟着村民查看,对比两块石头上“十字”的新旧,尽量保持客观公正的裁决,但是之后,有些刁钻的村民会偷偷在相似的石头上刻下相似的“十字”,让问题变得更难办。“清官难断家务事”,处理村民纠纷,“不要吵架,不要打架”,周晓琳徘徊于问题产生和问题解决之间。
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
在与村民沟通的时候,周晓琳说,“说动十个,不如说动一个”,这是对自己负责,也减少村民损失。村民平常种植传统的黄瓜、茄子、四季豆、豇豆等,好卖的同时卖不了高价钱。周晓琳经过长期考察之后,提出在村里种空心菜的想法,并免费提供种子,并有2户大面积种植,曾卖到8元钱一斤的价格。在市场没有打开的情况下,如果所有人都种的话,形成规模,只在本地销售,不一定能卖得了好价钱。镇南村食用菌产业合作社也是在周晓琳的动员下成立的,她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并与人联手做好市场调研工作,让加入合作社的村民收入由每棚1500元增加到2700元。
镇南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周晓琳积极了解国家“扶农”政策,利用镇里“通畅工程”“通达工程”等契机,为村里修路争取到了资金,她在镇长办公室诉苦,要项目支持,抓住县领导到村里考察、调研以及访亲的机会,软磨硬泡争项目。镇南村位处“老少边穷”地区,作为“整村脱贫村”,扶贫办做了相关发展产业的规划,帮助镇南村改善经济状况。现在的镇南村属于邵庆街道管辖,“在困难中摸索,在机会中前进”,在周晓琳和全村人的努力下,已经每组都通上了组级公路,修了8000多米的人行道路,23口人畜饮用水水池。
2012年,周晓琳调任彭水县汉葭街道组织委员,工作担子更重了,街道工作不像在村里,周晓琳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出了她的信心和不服输的决心,“每天想着怎么让自己的镇子强起来,在竞争中排名靠前”。接触到新事物,是对周晓琳的挑战,也是她的机遇,她说:“抓住机会不断学习,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出现”。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周晓琳在家庭和工作之间慢慢寻找平衡,这个大大咧咧的村官,时不时的会在带小孩时想起工作,便放下孩子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