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海南海口4名大学生村官抡起锄头创业
2013-07-08 09:51:00

  大学生“村官”在实验基地查看玉米长势。

  
大学生“村官”在实验基地查看玉米长势。记者吴跃 摄

  “要脚踏实地为老百姓做点事”,就是这么纯朴的想法,让四名大学生“村官”抡起了锄头,利用工作之余走进田间地头,种出一片玉米种植试验基地。“村官”试验田期待的不只是创造些许财富,而是希望探索一种可被“复制”的事业,帮助当地农民实现富裕梦想。

  筹资开辟种植试验基地

  受各种条件制约,海南海口大致坡镇农村荒地多,农民收入较少。 2010至2012年三年间,考上选聘生的李俊、黄春娇、梁天财、符惠妤,陆续分配到大致坡镇当起大学生“村官”。经常走村串户的“村官”们,强烈地感受到“要脚踏实地为老百姓做点事”。

  要谋求农民的出路,就得先行先试。经与省农科院联系,一个玉米新品种——“鲜食玉米”由于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很快进入他们的“法眼”。四名“村官”一拍即合,开始了创业梦。“玉米地是我们几个人的创业基地。”站在地里,年纪最大的李俊自豪地说,四个“村官”各出资几千元,于今年创办了这个“村官”项目。

  摘群村委会党支部书记黎飞说,这些20出头的大学生“村官”较快地融入了农村生活,经常下村,帮助和关注村庄建设与发展,并很有想法。创业过程中,村委会将在找地、劳力、管理、机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希望做农民发家的助梦人

  2013年7月5日上午11时,在美兰区大致坡镇摘群村委会堆边山村旁一块田地里,10亩的玉米秆已半人高,沉甸甸的玉米果实挂在秆上。李俊、黄春娇、梁天财、符惠妤正在地里来回走动,不时停下脚步,拨开了皮查看玉米粒。

  据介绍,此时的玉米地已是几名年轻人种植的第二茬了。第一茬在3月20日下种,6月10日收成约3000斤。“这一季玉米长势不够好。”梁天财说,受上周强热带风暴影响,不少玉米秆伤到了根。眼看即将有好收成的玉米地,却“未老先衰”不继续长个了。面对天气的捉弄,忙了4个多月的四个年轻人略显无奈和惋惜。指着竖立在田边的“美兰区大致坡镇大学生村官司种植试验基地”牌子,梁天财说,玉米种植试验地引进种植了科研所新品种“鲜食玉米”,已投入1.5万余元,原本预计亩产2000多斤,如今收成仅1000多斤。“如果收成好,整块地可收玉米2万多斤。”黄春娇说,几个月来,他们对每个步骤都做了记录和分析,待玉米收成后,将作一个可行性报告,递交到镇政府,“希望我们能做个农民致富的助梦人。”

  为打开销路练摊卖起玉米

  2013年3月1日,4名“村官”与堆边山村签订了租地合同,一租就是三年。接下来,几个年轻人陆续忙活起来:平地、挖沟、翻地、下种、施肥、打除草药……

  7月7日晚7时,4名“村官”在和平路的玉米收购点摆卖玉米。梁天财说,由于天气原因产量减半,利润打了折扣,能保本就算不错了。“昨天收了1000多斤,今天收了2000多斤。”黄春娇说,今天只卖出了几百斤,剩下的只好拉回去。

  玉米有了收成,销路却成了四名“村官”的心病。符惠妤说,“鲜食玉米”比市面上别的玉米好吃,现在主要是市场没有打开。这段时间,他们正通过各种渠道,与批发市场、超市联系销售,但效果不是很好。

  看着大片成熟的玉米,几个“村官”心里着急,分别到市场练摊。6月初,没有实战经验的符惠妤在批发市场上销售玉米,刚喊出每个7毛的价,就有一群人围上来买,“当时心里就后悔极了”。7月5日早上7点,梁天财将采摘的玉米在大致坡市场摆摊,一个小时就卖得100多元。

  梁天财说,目前试验田还没有成型的种植经验,销路也没有打开,他们还不打算向周边村民推介,进行大面积推广,“时机仍不成熟”。

  寻求可“复制”的产业项目

  四名大学生“村官”都挂点一个村委会,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在田地里抡起锄头种地让当地镇、村干部和农民一时愕然,并有一些质疑声音:“他们会干农活吗?”

  李俊说,虽然有人不理解,但大多数人表示支持。当地农民在租地、管理等方面也大力支持“村官”创业。种植玉米引起了不少农民的关注,“已有七八人向过问这事了”。

  近段时间,正值村党支部换届选举,镇、村工作繁忙。四名“村官”利用工作之余,经常抽空轮流到地里干活。由于忙不过来,他们聘请了当地一名农民帮忙照看田地。梁天财说,这一季玉米收后,他们将结合当地特点,考虑种植别的经济作物,希望让当地农民接受新的种植观念。

  “我们的村官事业还将继续。”采访中,四名“村官”不约而同地说,当地农田丢荒现象严重,农民收入偏低,美兰区重点扶贫的13个村庄有7个落在大致坡镇。目前当地农民最迫切需要的是致富想法与路径。创办玉米试验田,将寻求一种可以“复制”的产业项目,带动和辐射当地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

来源:海口网   作者:吴跃 杨明 梁崇平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