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北京村官开办爱心支教班成村里的“孩子王”
2014-06-30 11:12:00

  认识陈朋是在大学生村官的入职联谊会上,我们是同一批被海淀录取的大学生村官,那时候我们还都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青涩面孔,在扎根基层的号召下我们成了同事。想不到的是他外表看起来斯文腼腆,在联欢会上竟然卷起裤腿儿跳起了欢快的街舞,真是让人刮目相看。两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耕耘着。

  突然有一天,我拿起一份人民日报随便翻看,这一翻,竟然看到了陈朋的照片!没错,真的是他!再看报纸的内容,再一次让人大跌眼镜,平时默默无闻的陈朋,竟然在村里开办了一个支教小学!还登上了人民日报?!看到照片上他给他的学生们发书包文具,我真的不敢相信,这就是我身边的同事,已经默默无闻地做了很久的公益事业。看到这新闻,我立马给陈朋打了个电话,“陈朋,你知道你上人民日报了吗?你真的开了个爱心支教班?!”电话那头的陈朋嘿嘿笑着,说“你来看看就知道了”。

  每周末的上午,是他的爱心支教班开课的时间,原来他把村委会里的会议室作为教室,每周末对外开放讲课。9点上课,8点半教室门还没开,但屋子里已经坐着好几个学生了,原来他们是等不及开门翻窗户进去的。陈朋说,这些孩子跟一般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不一样,他们的父母都是外来打工的,大多数都没时间管教孩子,一到周末,城里的孩子有爸爸妈妈带他们报各种辅导班,去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但他们只能在村里的大街上打打闹闹,漫无目的的游荡,所以你看他们都比较调皮。

  我坐在教室后排听他给学生们讲解三字经里的一句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玉不经过打磨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如果不学习,就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也就成不了大器。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良师益友,从他们那里学习到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看着小孩子们有的在纸上写写画画,有的嬉笑着在座位上打闹,有的似懂非懂地认真听讲,台上的他就像一个慈祥的爸爸,耐心教导着自己的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时不时要停下来维持课堂秩序,把调皮捣蛋的学生叫到后排站着听讲。但是教室里大部分时候还是乱糟糟的一片,他依然坚持讲课,我突然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他想帮助他们!如果这些外来务工的子女们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父母又不能在身边管教和照顾,他们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他们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但他们不能成为边缘,当城市里的孩子们拥有最优厚的学习资源和成长环境,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样不能被忽视。

  下课了,学生们被守在教室外的家长们一个个领走。望着孩子们的背影,他指着其中一个瘦小的身影说“那个孩子家里特别困难,父亲在工地打工养活一家人,她刚来的时候成绩不好,又不说话,我有一段时间每周都去家访帮她辅导作业,现在她像变了一个人,既开朗又自信,上我的课也最认真。说这番话的时候,他那自豪的样子触动了我,同样是大学生村官,我也有那一番奉献青春的梦想,这一想就是两年,没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而他却用行动力证明了,梦想是怎样实现的。

  现在,他的爱心支教班正在一步步发展壮大,小小的教室挤满了听课的孩子,来晚了的只能站着听讲。永丰屯村的大街小巷都知道村里出了个陈老师,免费给孩子们上课。他教孩子们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他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爱,他还拿自己每月微薄的工资省吃俭用给孩子们买文具,他最爱说的一番话就是“我虽然身在基层,但是我不会被基层这个概念束缚,我仍可以做出超越基层的工作和成绩。”是的,他做到了,他当上了城中村里的孩子王,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爱心帮助村里的孩子们学习知识,学会做人,也给我们大学生村官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看到他所做的这一切,看到孩子们那天真无邪渴求知识的眼神,我深深地感到,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们的路还很长,奉献青春和爱心已经成为了一种使命,烙印在我们大学生村官的身上。就让基层工作磨砺我们不断成熟成长,让我们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成就青春的梦想。(海淀区西北旺镇唐家岭村书记助理)

来源:大学生村官之家网   作者:谭晓曦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