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丹阳日报》第二届大型公益相亲会的报名工作如火如荼。在纷至沓来的报名表中,有这样一类人引起了记者的关注。他们是扎根基层的“三农”服务者,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尽情挥洒青春和汗水,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为群众脱贫致富贡献心力;他们是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努力工作,热爱生活,在工作之外,他们有着和同龄人相似的快乐与烦恼、幸福与忧愁——
关于他们
9年选聘村官281名,目前在职159人
近年来,扎根基层的大学生村官正日益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得到了基层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认可。据统计,2006年以来,我市共选聘大学生村官281名,目前在职159名,有12人公选为副科级领导干部,61人考取公务员,30人通过公开招聘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2人考取研究生;985”高校大学生村官35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8人,本科生141人;80后”大学生村官129人,“90后”大学生村官30人。
他们的故事
李林飞:家长里短“接地气”,期待生活多一抹亮色
披肩长发、亮眼的裙装、高挑的身材,眼前的李林飞跟都市里的漂亮女孩别无二样,让人一下子很难把她和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村官”形象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作为镇江市委组织部“985”高校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去年8月,李林飞便离开了故乡山东济南,来到我市延陵镇利民村,开始了和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锅沿灶边、家长里短打交道的日子。
一个名牌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为何选择当“村官”?李林飞坦言,做这样的选择,多少是带着一点青春理想的。“我在山东大学读的是政治学专业,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所有的探讨和学习都局限于书本。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深入基层了解政治真实是我的理想。”从村委会主任助理做起,李林飞慢慢地熟悉起村里的风土民情。一年来,她每天接触的大多是涉及百姓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细小事情。“其实,这些小事情是最贴近生活、最接地气的事儿。”李林飞说,“正是这些看似细小的事情,带给我很多感动和思考,让我对社会有了更多的了解,这对我未来的成长很有帮助。”
然而,初来乍到之际,李林飞度过了一段艰苦的适应期。“对于像我一样来自外地的大学生村官来说,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融入当地的工作和生活。”李林飞说,去年和她一起分配到丹阳的24个“985”高校的大学生村官中,只有1个是丹阳本地人,其余23人来自11个不同的省份。由于水土不服、听不懂方言,一度给工作造成困难。好在通过各级组织部门的关心帮助和自己的不断努力,她慢慢克服了语言上的困难,逐渐适应了“村官”生活。
工作之外,李林飞的生活有些单调,大多数时候她都在宿舍看书,有时也会与在江苏工作的同学聚会。因此,她的“个人问题”成了周围人关心的焦点。不久前,延陵镇组织科帮她报了名,参加本报即将举办的第二届大型公益相亲会。在她看来,相亲会能够为年轻人搭建一个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的平台,也能为大学生村官们平淡的生活添加一抹活泼亮丽的色彩。因此,她期待相亲会的活动丰富多彩一些,参与者能玩得开心尽兴。“要是遇到价值观和兴趣爱好契合的对象就更好了。”李林飞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