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扶贫已经2年多了,从2016年的扶贫队员,到2017年板桥村第一书记,到2018年共裕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这两年多来,我与女儿见面甚少,从女儿的微信圈里、驻村日志中,我看到了她做的一些工作。
时常,我是边流眼泪,边看着她。脑海里还能浮现她小时候撒娇的模样,她做事莽撞的情景,她倔强的脾气。多少次,看到她在贫困户家里走访,田间地里干活,与村干部开会,作为父亲的我,只有“心疼”。
农村生活,女儿没有经历过,这是一种锻炼、磨砺。而这些,正是他们年轻人缺少的一种精神。我时常鼓励她,既然选择了,咬着牙也要坚持下去。近期,我把女儿担任“第一书记”的点点滴滴用文字记录下来,也算是为扶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记不清女儿多长时间没回过家。我有点挂念,忍不住打了个电话过去:“对不起,你拨叫的电话不在服务区。”这样的电话,孩子她妈妈也打过几次,也没打通过,气得她妈妈将手机摔在沙发上,在屋里直发火:“能得很,整天钻在山沟里,不知道还有这个家!”
是的,在女儿王静的心里,只装着“扶贫”两个字。
2017年的一天,女儿回家对我和她妈妈说:“组织选派我去做扶贫干部,就是现在的第一书记。”她妈一听,连连摆手:“不去,不去,一个女娃娃整天不着家,丢下老汉和娃,去山里扶贫,不能去,听妈的,坚决不能去。”人常说,女儿是妈妈的心头肉、小棉袄,看着她妈妈着急的样子,作为父亲的我,望着女儿没有说话。
我知道,女儿有她自己的想法:她想去锻炼,去提升。其实我刚开始也是不支持女儿去做扶贫干部的,但在女儿反复“开导”下,我背着她妈,暗中支持了她的扶贫工作。
女儿在板桥镇板桥村当上了扶贫工作第一书记。干了一个多月后,我从韩城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看到,她的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得到了市公安局的支持,得到了板桥镇领导和群众的认可。我的心里十分高兴,也很自豪,就产生了去那儿看一看的想法。
2018年春节刚过,女儿又调整到条件更加艰苦的共裕村当第一书记,她毫不犹豫地接了任务,此时,她感觉身上的担子又重了,责任又实了。
共裕村离城区大约20余公里,由原来的共裕、裕峰、绿峰、峰川四个村合并而成,下辖21个村民小组,560户,近1800人;最偏远的峰川村与黄龙相邻,我市人人皆知的猴山就在峰川山中。共裕村山美、水美、空气好,主导产业以花椒、核桃种植为主。
在随后的入户走访中,六十六户因病、因残等致贫的贫困户摆在女儿眼前:吴建中,六十八岁,家中六口人,因残致贫,低保户,他和老伴年事己高,无劳动力,两人均是肢体四级残疾,儿子吴峰军听力言语一级残疾,儿媳智力一级残疾,孙女患有脑瘫;刘治峰,家中三口人,因残致贫,低保户,精神三级残疾,母亲长期患病,女儿读书,家中十多亩花椒、核桃无人管护……在这大山深处,像这样散居的贫困户只能艰难地一天天捱,一年年捱。
这里的扶贫工作怎么干,从何抓起,让女儿愁了几天几夜。脱贫攻坚是一场政治硬仗,没有组织的支持和领导的关心,是很难做好的。女儿在理清工作思路后,先后去镇里汇报、向局里汇报,还跑到市扶贫办请示报告,拟出适合共裕村扶贫工作的新思路。
那天,“四支力量”,80余人,32个工作组,聚齐在共裕,轰轰烈烈的扶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市局包联领导李宗杰,动员、动员再动员,一马当先抢在先;国宝大队教导员张正旺身先士卒,入户走访,实地查看走在前;网安大队王育林、雷玉耆,驻村队员刘佳驱车一个多小时,到达贫困户家中,促膝而谈,吃透困情,贫困户激动的热泪盈眶;督察干部孙雁冰、鱼双、王森在纪委书记李宗杰的带领下,克服困难,行走在蜿蜒的山路上,脚上磨起了血泡,扶贫干部全然不顾,山路虽陡,却抵挡不了帮扶干部“帮扶情”的延续。
很快,一个“产业扶贫”计划诞生了。
结合共裕村的劣势和优势,女儿同镇村干部大胆提出了“以中蜂养殖为主导,以菊花茶种植为依托,以多方发展为基本,大干、苦干、实干、巧干,期待产业扶贫大发展”的共裕扶贫工作法。
为了获取养蜂种茶第一手经验,他们一行在省委组织部郝文锦的推荐下,利用十多天时间赴安康、蓝田、周至等地学习考察,并会同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细致地分析研判,确定了详细的实施办法和保障措施。扶贫产业在有序中发展,在期待中完善,在奋斗中收获。
女儿说,驻村扶贫是一场修行,越是艰难困苦,越是能磨炼心性,沉淀品质。基层这个环境,既是大熔炉,也是大染缸,滥竽充数者混迹其中,钻研实干者成于其上,有闲人也有贤人,有淬炼成金者,也有铁渣充斥其间。
作为新时代的“下乡知青”,在这个基层的熔炉里,阅尽人间百态,看透世间冷暖,打磨的是心性,锤炼的是意志,历经这种锤炼打磨的人,想得开、看得淡、行得稳、干得实、走得远,算得上是经历了一场有价值的人生修行。
女儿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用现代词叫“80后”,她的出生就和板桥、薛峰结下了很深的缘分。那年,身为父亲的我就职于公安竹元派出所,负责薛峰、板桥两个乡的农村治安管理工作,先后担任过这两个乡的公务员,踏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
由于经常在基层工作,也和那里的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女儿到那里担任扶贫干部时间一长,老朋友就打电话给我,“王静真是你的女儿吗?”“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扶贫干部!”“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共裕村产业扶贫项目在探索中前行,在改进中深化,在有序中完善、提高。关键时刻,关键市局党委书记,局长宁双喜一行亲临产业基地看望慰问驻村干警,带来了党委的期望,带来了全局公安民警支持的心声;关键时刻,市委副书记贾建武来到了共裕产业基地,代表市委市政府及各级领导对辛苦的扶贫干部进行慰问,现场指导工作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时刻,省扶贫工作经验交流演讲团来到共裕,向这里的扶贫干部送来了法宝和真经;关键时刻,市包联企业的老板来了,为扶贫工作驻入了新的活力;关键时刻,文化文艺战线上的朋友来了,为扶贫工作带来了欢歌笑语;关键时刻,板桥镇的书记、镇长来了,他们和扶贫干部、基层组织共同研判,提出产业扶贫的新想法、新做法,有力地推动了产业扶贫的发展。
无愧事业,不负时代。在崎岖的山路上,在高山峻岭之中,在风霜雪雨之中,驻村队员的身影时时都能看见。贫困户的家中,他们去了一次又一次,脱贫的政策讲了一遍又遍,吃农饭、喝泉水、聊脱贫、强产业,己经成为他们每时每刻的首要任务;徐家底蜂场、蜂川蜂场、马匣组蜂场留下了驻村队员以及养殖产业技术人员参加劳动、喷药防病、维护蜂箱的身影,菊花茶种植基地有他们科学指导、精心护养的脚印。目前,共裕中蜂进入销售市场,菊花茶长势良好,形势喜人。
好心得到好报,勤劳获得丰收,共裕蜂蜜、共裕菊花茶、共裕核桃、共裕花椒、共裕特色手工小物件己进入2018年8月13日第三届中国韩城花椒大会,喜获“最佳组织奖”“最具市场潜力奖”,获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沙利娜,副市长王文俊的高度评价。
女儿在扶贫工作日志中写到:到共裕村扶贫,我心里对贫困户的贫穷是有心理准备的,可是,贫穷真的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当你在肆无忌惮地挥霍自来水时,可曾想到,有人每天用家里的盆盆桶桶接着水过日子,省吃俭用很不得一滴水当几滴水用;当你在平坦宽敞的马路上奔跑时,可曾起到,峰川人、绿峰人每天行走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下雨后,满腿泥巴仍然不断前行;当你倒掉吃不完的三餐时,可曾想到,有人为一顿饭,要走一公里路采摘自己的菜,每碟菜都是省着吃;当你坐在电视机前欢声笑语时,他们还在考虑着明天去干什么。他们不是不会享受,他们不是没有能力,只是他们生在山里,长在深山,条件限制了他们。
2018年7月12日《陕西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两个女孩扶贫记》,讲述的就是女儿王静和她的同学颜蕾扶贫的真实故事。
听说王静的扶贫产业搞的有声有色,颜蕾坐不住了,七月的一天,她撂下手头的事,一个人偷偷地跑到板桥山里,要看“蜂女”是如何养蜂的,如何带着贫困户种植皇菊的?热情的老同学一点也不吝啬,她把颜蕾带到田间地头,现场传授,把辛苦积攒的心得一股脑抖搂得干干净净。
王静和颜蕾是一对好姐妹,一块大学毕业,一块参加工作,然后又一块分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对农村她们一片陌生,临行前,她们相互鼓励,相互打气,王静说:“要干就干出点名堂!”颜蕾说:“是啊,要干就干成先进。”
王静一进村,村里人就议论,这么大的村子,来了个碎女娃,能干啥么?话传到女儿的耳朵里,她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干一件大事出来,让群众信服。
可是,对农村一无了解的她,咋样才能干出一件大事呢?为此,她不耻下问,私下里请教了好多村干部和群众,终于茅塞顿开,意识到所谓的大事,其实就是能够给群众带来实惠的,“眼巴前”看得到的实事,啥能产生“眼巴前”的实惠呢?
她瞅准了大棚蔬菜,觉得这营生不难弄,一般的贫困户都能参与,而且见效还快。说干就干,她回到局里,争取到局长支持,仅用四十天就建成了板桥村大棚蔬菜基地。出菜的日子,这些贫困户每天都有两三千元的进账。而颜蕾也根据包联村的实际,从水做起,带领群众修渠、引水,解决了村民浇地难的问题。
如今,村民的桃丰收了,花椒增产了,钱袋袋鼓了起来。随着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这两个村的群众也改变了最初对她们的看法,逢人就说“看不出哩,这两个碎女娃蛮能干哩”。
是的,女儿和她的同学,就是能干,就是真干。女儿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这一年多的农村生活,就像一次“淬火”和一次“涅槃”,把两个从不懂事的门外汉,变成了两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干部。
她们每天吃在村里,住在村里,她们改变了他们,他们也改变了她们,真真实实成了村里的一员。在村里待了一年多,她们干了许多过去从来没有干过的事,种过地、修过路、浇过地、收过麦子和玉米,帮群众卖过花椒和核桃,还帮群众做过饭,帮那些患病的、年老体弱的洗过衣服。
她们己经忘了自己在城里还有一个家,就连父母的生日也不记得了,在她们的心中只有“贫困户”“扶贫”几个字,她们成了真真正正的农村娃、山里娃。
去农村扶贫,女儿将家里的一切干不完的事留给了我,留给了她的丈夫。
涵涵,是王静的女儿,在城里读书,十天半月见不到妈妈,爸爸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累的一个大男人有点支持不下来。女儿给妈妈打电话:“妈妈,你抽时间回家一趟,想吃你做的饭了。”王静听着女儿的话,抬头又看了看一桌子的扶贫资料,想了想那些贫困户,不由得在电话里哭了起来。是的,为了扶好贫,真扶贫,她心里哪还顾得上这个小家。
起初,外孙女的学习成绩很好,在班里总排在前列,女儿扶贫后,孩子没人接送,家里没人做饭,孩子更没人辅导功课和检查作业,孩子回到冰凉的家里,没有了欢乐,没有了微笑,就像一个没妈的孩子。写字台前,孩子双手托着下巴,凝望着墙上的一张童画,看,人家多么幸福。孩子鼓气勇气打通了妈妈的手机:“妈妈,我要你回家。”这个时候己经是夜里的十点多钟,女儿还在扶贫的山上。
女儿扶贫去了,将孩子交给了家里。多少次,放学了,别人的孩子都被家长接回家了,但王静的女儿却徘徊在学校门口,十分钟、二十分钟、半个钟头过去了,娃娃急得直哭,“爸爸,妈妈,快来接我啊。”此时,王静正在没有手机信号的深山入户走访,此时,孩子的爸爸已接到任务远赴外省追逃去了,好心人发现后将娃娃送到外婆身边。外孙女伤心地扑到外婆的怀里,委屈地哭着说:“奶奶,下午您送我上学吧。”
多少次,孩子的午饭是在她爸的单位食堂吃的;多少次,孩子下午放学后,是在加班工作的父亲的办公桌上睡觉的;多少个周末孩子看不到爸爸和妈妈的身影,她只能在外婆家度过。
外孙女在日记里写:妈妈没有带过我去公园玩,爸爸没有带我看过一场电影,每天晚上我睡着后,妈妈才悄悄地回到家,天明了,我去上学,妈妈只能对我说“涵涵,妈妈对不住你”。
那天,也是一个难得的周未,在丈夫和孩子的“强烈”要求下,女儿终于在家静静地“休息”。她太累了,她的胃病犯了,她的血压有点偏高,她需要吃药打针。
那天,我在一个中医诊所碰见了抓中药的女儿,我说了她几句,她生硬地说:“没事,这都是熬好的中药,我拿到村上吃。”
那天,好不容易的那天,女儿陪着孩子去南湖玩,刚玩了不到十分钟,一个电话,她就急急忙忙走了。
去年十月的一天,她妈妈病了,住进了医院,需要做手术。这个时候,妈妈真的盼望女儿在她身边,哪怕陪护一个小时也行,但是几个电话打了过去,女儿不是在山上就是在开会,要不又去安康等地考察学习了。
我既要在家照顾九十高寿的母亲,又要在医院伺候老婆,我烦了,真想当着女儿的面大骂几句,但我控制住了心情。然而出院后,出差回来的女儿看望她妈妈,还是挨了顿臭骂:“你这个无情的孩子,心里永没我这个妈,心中只知道扶贫。”女儿伤心地哭了,她妈妈也委屈地哭了。
夜,很深了,女儿还没有回家,她还在扶贫的峰川山上,这里距扶贫的共裕村大约二十里山路,共裕村离家还有十五公里,随她一块扶贫的村干部说:“王书记,路很远,注意行车安全。”女儿点点头:“放心吧!”夜里零时左右,她回到家,肚子饿得咕咕叫,她煮了一包方便充饥,吃完后看到丈夫的脏衣服、孩子的脏衣服在沙发上凌乱地放着,地板也很长时间没有擦洗,无奈的她打开洗衣机,一边洗着衣服,一边擦洗地板,又忙了两个多小时。
快过春节了,各级领导慰问和看望来了,渭南市委的常委,市长来到女儿的家,一声“辛苦了”的问候,让女儿感动;市委的相关领导来到田间地头,了解和解决工作的问题及困难,送来了组织的信任,送来了组织的关心和关爱,使她的劲更足了、更大了。
山沟里留下了女儿一趟又一趟的足迹,山沟沟的花椒树、菊花茶认识了她,山里的石头、河流看见了她扶贫的身影,共裕蜜知道“蜂女”让它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展销会……因为女儿,它们相聚共裕,展望新的辉煌和未来。
看着共裕中蜂扶贫示范园,菊花茶园、农副产品集散地、光伏发电示范园,共裕人笑了,她也笑了,大家笑得是那样甜,那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