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磐安乌石村端上旅游饭碗的启示:“资源变现”之路怎么走
2019-04-26 10:03:00  来源:dxscg.com.cn  作者:本报记者 周 妍/文 陈 显供图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乡村旅游渐入旺季,浙江省磐安县乌石村的村民又被带入了忙碌而幸福的节奏。就连在乌石村附近的十八涡、水下孔、舞龙峡等景点游山玩水的游客,也会来这里配齐吃、住、玩、购。

  先民遗产带来滚滚财源

  在浙江做农家乐的村子很多,乌石村之所以成为样板,一是得益于起步早,二是有核心吸引力——乌石民居。乌石,即玄武岩,由2亿年前火山喷发的岩浆沉积形成,这批石头被乌石村的先民用作了盖房材料。村书记张财瑶说,村里现有乌石房470间(间,计量单位,一间约为36平方米),集聚在村落南部,远观乌压压一片,颇有千年古风的神秘,细探里面则各有乾坤,有的为居所,有的被改装成茶吧。游客来到乌石村,并不是“换个地方喝鸡汤”——乌石民居以及围绕古村落的栈道、公园等景观,使乡村旅游一下子从吃、住的扁平层面丰盈起来。

  游客们有所不知的是,乌石民居这一宝贵的遗产,险在上世纪90年代农村“拆旧建新”的浪潮中被吞没。时任村书记张威平认定,拆旧房子这件事不可能是一场速决战,决定先“放一放”再说。后来,有关部门和村两委开始认识到乌石民居的重大文化价值,萌生了“临时保留”的想法,安排村民在新的地方建新居。让张威平没有想到的是,20年前这个迟滞的决定,竟然成为当下撬动乌石村大繁荣的支点——保留下来的乌石民居成了乡村旅游的最大卖点,如今家家户户开起了农家乐,既经营食宿,又卖土特产,赚得盆满钵满。

  党员干部跑出“大市场”

  和很多新生事物一样,乌石村农家乐的起步也是一波三折。

  2005年开始,发展乡村旅游被纳入了磐安县的大事件,乌石村有着独特的、保存完好的乌石村落,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之便。

  “2005年9月28日,我们村里4家农家乐开张。”现任乌石村书记、时任村党委委员的张财瑶记忆犹新,他家就是那4家中的一家。

  习惯了在家务农、外出打工的乌石村人,当时并没有对发展农家乐抱太大希望,毕竟前景不明。最初开农家乐的4家,有2家是张财瑶“拉”来的,还有1户是主动吃螃蟹的。当时的宣传造势远不如今天这么便利,第一单生意几乎是“求”来的。张财瑶回忆说,开业当天,贴钱雇大巴去金华市的居民小区里拉来了一拨客人,免费吃住,算是开门红了。因为起步阶段生意惨淡,被“拉上船”的村民张金杰还和张财瑶吵过架,中途曾停业去镇上开过皮鞋店,去厂里上过班。

  后来,村两委班子去上海跑市场,到旅行社敲门递名片,才逐渐打开了局面。加之有了各种旅游产品推介会,县领导还亲自站台吆喝,乌石村的知名度才越来越高。张金杰笑嘻嘻地说:“现在有干部在外面做推销,我们在家只管安安稳稳经营就行。”10多年来,他家的农家乐从5间房扩张到31间房,2014年自己还做起了旅行社生意,一年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

  乌石村目前共有农家乐137家,床位3633张,主要接待团体游。2017至2018年接待游客百余万人次,没有发生一起游客投诉事件,除了张财瑶说的“运气”之外,还有一套成熟的机制在发挥作用。

  乌石村出台了一套“管事十法”,包括村规民约、警民联防、红色网格等,其中“两先纠纷调解法”很管用,即本地人与游客发生纠纷时先从村民身上找原因,党员干部与群众发生纠纷时,先从党员干部身上找原因,把商家、党员的责任挺在了前头。

  村民腰包鼓,集体实力强

  2009年开始,村民厉永生与人合伙种植铁皮枫斗,自产自销,直营店就开在乌石村。最近,他的分店升级亮相,离老店不过30米的路程。两家店开得这么近,是源于对客流量的自信。厉永生笑着,“早几年的时候,村里来三四辆旅游大巴我们不觉得少,现在来三四十辆我们都不觉得多了。最多一次我记得有90辆。”

  2006年,乌石村农家乐开业一周年的时候,村里建起了农家乐服务中心,张威平创造了一套统一对外促销、统一接团分客、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结算账目的“四统一”管理模式。服务中心每分派一位客人,就向农家乐收取3元的管理费。从初创时的4家,到后来的上百家,农家乐服务中心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既保证了农家乐服务质量、避免了恶性竞争,又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2011年以来,服务中心每年的管理费收入都在60万元左右。

  “农户大多没有经营经验,村里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张威平说,这是建立服务中心的初衷。不过,自2012年以来,情况有了些变化。

  记者随机走进一家农家乐。老板张云菊正在给特产土索面贴二维码。通过这个小小的贴纸,很多人成了张云菊土索面的回头客。“虽然我们50多岁了,但是不落伍,贴二维码这种营销小技巧也是懂的。”张云菊很淡定地说,手机“扫一扫”,很多客人自动就上门了。

  这么做的不只是张云菊一家。2012年,自驾游和网络订房开始流行,原先管用的“四统一”机制渐渐弱化,很多农户开始自主接单,对村服务中心接团分客的依赖减小了。农户绕过服务中心接单,避开了“3元/人”的管理费。但村集体在环卫、治安等方面的开支并没有减少,甚至越来越多。

  如何补上管理费的空缺?乌石村两委为集体开拓新的增收途径。2018年9月,乌石村参与筹建的农特产市场竣工,搭建了农户售卖土特产的新平台。43个摊位通过招标获得租金113万元,村集体按照协议取得分红,加上物业出租、集体土地流转费用等,2018年乌石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近80万元。

  演绎产业升级进行时

  乡村旅游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保持先发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提档升级是唯一路径。近年来,乌石村建起了游步道、舞厅、灯光球场等文体设施,种植了200亩油菜花、10亩荷花塘、20亩牡丹花,开发了桂花林、樱花林和蔬菜基地,还修缮了明代的本保殿、清朝四合院、龙湾堂花厅。

  除了基础设施的完善、景观的打造外,乌石村还在业态的丰富性上下功夫。

  善于做小吃的方前镇妇女施彩凤把“方前小吃”示范店开到了村子里。扁食、酒酿、糊拉汰……样样味美价廉,深得游客喜爱。施彩凤笑着说,示范店的场地、装修是磐安县供销社免费提供的,没有租金压力,她轻松靠着传统手艺增加了收入,还为乌石旅游添了一道“新菜”。

  乌石民居里有一家民宿,楼下是环境清雅的茶吧,楼上是挂牌价超千元的客房,与其他农户开的农家乐拉开了档次。这家民宿的主人就是村主任厉桂瑶。“升级,是新的起步,村干部带个头,做给大家看看,也做给外面的投资商看看。”厉桂瑶说,这样的高端民宿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多。现在,村两委正积极引进符合乌石特点的商业、文化产品,以满足各消费层次的需要。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