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克明(右)了解村里香菇产业收成。
冷菊贞(右)推介小南河村特色农产品。
小南河村夜景。
黑龙江地处我国北疆,有8个边境市(地)、18个边境县、1393个边境村,边境线绵长、边境基层党组织多。
立足这一实际,黑龙江省专门出台《关于加强边境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把边境地区基层党建作为重点任务强力推进,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边境线上,助力兴边富民、强边固防。
选优派强边境村第一书记
“针对边境地区人难选、选人难的实际问题,我们从市县机关选派干部下派边境村任第一书记,实现1393个边境村全覆盖,特别是突出抵边村这个重点,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任第一书记。”黑龙江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双鸭山市饶河县地处黑龙江省东北边陲,乌苏里江中下游,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达128公里,有15个抵边村,该县精心选派第一书记到村帮扶,其中科级以上干部7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一半以上。
2015年12月6日,饶河县小南河村迎来了驻村第一书记——冷菊贞,这个坐落在乌苏里江畔的建档立卡贫困村随即发生了“蝶变”。
冷菊贞组织村民把自家屋子改造成农家乐,打造乡村民俗文化游。她垫钱购置花布、年画、窗花等装饰品以及500个红灯笼,装扮民俗老屋,拍照片、剪视频,发到网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闭塞的村子从此打开了与外界沟通的“窗口”,村民也找到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冷菊贞带领党员群众成立了小南河农家旅游协会和农业旅游公司,注册了4件37类商标,村里先后有了酒坊、油坊、豆腐坊、大棚园区等特色产业,在今年年初的全省驻村扶贫年货大集上,小南河村辣椒酱销售额达10万余元。
前年任期将满之际,村民们将冷菊贞团团围住,希望她能留下来,经组织部门批准,冷菊贞任期延长了三年。今年,她光荣当选全国“三八”红旗手、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并荣获2019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广大边境村第一书记坚守岗位、勤勉奉献、履职尽责,涌现出一大批像冷菊贞这样的先进典型,他们深入开展强党建、抓产业、促民生,每个人都是飘扬在边境村的一面鲜红党旗。” 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选准配强边境村党组织书记
“边境地区地广人稀,农村人口大量外流,村党组织带头人年龄老化、结构不优、后继乏人等问题比较突出。边境村尤其是抵边村的党组织书记在思想观念、思维眼界、发展意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坦言。
黑龙江省积极拓宽选人渠道,严把人选入口关,突出政治标准,切实把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提拔到边境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
佳木斯市同江市向阳镇同富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许克明今年35岁,是土生土长的同富村人,通过换届成了村子的“当家人”。
同富村是个边境村,全村172户,人口397人,村民以种植玉米为主要收入来源,长期以来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在村民中没有威信。许克明“当家”后,以精准扶贫为契机,带领村民利用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采取土地流转、集中经营、创办合作社、调整种植结构等方式,使村民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
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完善,5.5公里的硬化路面、80盏路灯、160平方米的“一站式”办公大厅、1000平方米设施齐全的广场,180平方米的村民娱乐室、同江市首家“村史展馆”相继建成。2018年,同富村被评定为同江市五星级村党组织,晋升先进行列。许克明深有感触地说,“‘一肩挑’后,两委班子同唱一首歌,共下一盘棋,责任分得清,难题能解决,在群众中自然就有了威信。”
除大力推行“一肩挑”外,黑龙江省注重加强边境地区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教育和培养。据介绍,目前全省已培养储备边境地区村级后备干部3263人,平均每个边境村有后备力量2人以上。
党建引领集体经济腾飞
9月17日,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举办的全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经验交流会在边境城市牡丹江市召开。这是该省连续第四年通过现场示范方式,定标引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哈达镇隶属边境县鸡东县,辖9个村、16个自然屯,2个社区居委会。近年来,哈达镇党委以党建为引领,依托地缘、资源、产业等优势,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强力推进集体经济发展。镇党委书记代江宏介绍说:“我们多次组织村两委认真梳理家底,每个村都明确了2-3个增收路径,保证村村有项目、个个能增收。”
抓住鸡西市连续召开“金鸡归巢”项目对接会的契机,哈达镇党委通过挖掘各村资源,签约东风村鸿鹏养老院和免烧砖厂、程家村果蔬大棚、太阳村润恒商品混凝土搅拌4个项目,每个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近50万元;同时,鼓励各村发展新兴农业、绿色农业,青山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方式,建设500亩蟹稻、鱼稻基地,村集体还集中开发机动地种植防风、丹参等中药材,去年实现增收20万元。
“镇党委通过推动各村产业结构调整、整合资源、盘活土地等措施,2018年全镇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280万元。” 代江宏高兴地说。
据介绍,黑龙江明确,各边境县(市、区)党政班子成员每人联系指导1-2个无集体经营性收入的村或集体经济薄弱村,帮助摸清家底,找准发展路子。目前,全省1393个边境村中,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1391个,其中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797个,占总数的近六成,边境村集体经济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