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干部报“决战决胜·乡村行” 记者感言(2)|与时代同频 与基层共情
2020-12-30 15:18: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林华维 周妍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本报记者林华维(中)、周妍(左一)在甘肃省东乡县扶贫车间采访。

  报道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易地搬迁扶贫,我们用了“幸福”“自信”“希望”这3个关键词来作为小标题的题眼。为何?

  搬迁,易地要新建的不仅有住房、学校、医院、厂房等,还有从大山里搬出来的群众的内心世界。与10多名搬迁群众聊下来,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他们幸福的笑容,自信的态度和充满希望的眼神。

  37岁的东乡族妇女马阿西果。搬迁前,她没有工作,在家抚养孩子,全家的收入就靠在外打工的丈夫。2019年7月,马阿西果进入达板镇凤凰山联合扶贫车间,学会了做帽子、衣服的所有工序,每个月能挣三四千元。在一次服装技能大赛上,她还获得了第一名。当我们采访另一位东乡族妇女时,马阿西果还大方地当起了“翻译”。

  69岁的白永忠,原来住在高门村杨家社,那里山高坡陡,山上没有水,村民一年到头也舍不得洗一次澡。现在,白永忠一家人不花一分钱住进了一套四房两厅两卫的房子。生活方式突然改变后,诸如热水器不会用等小问题,都由社区帮扶干部上门服务,他们手机24小时待命,从不抱怨。白永忠说起社区干部的温暖,笑意藏不住。

  还有48岁的马哈力麦和她的同事们。马哈力麦在方大腾达服饰扶贫车间上班,月收入在2500元到3000元。车间里的40多个妇女刚来的时候,与人说话都是低着头,现在她们面对陌生人一点也不局促,第一次拿到工资时,还利用午休时间包车到县城去购物,有的给孩子买文具,有的给父母买衣服。龙泉镇党委书记杨志君说:“东乡族妇女原本家庭和社会地位比较低,如今有了稳定收入,找到了自尊和自信。”

  时隔半年之久,一张张动人的脸庞常常在记者的脑海里划过,尤其是他们眼神中传递出的力量。作为记者,我们不仅关注客观世界的发展,也关注内心世界的改变。与时代同频,与基层共情,才能将理与情传播得更好。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