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村撤并是城镇化格局下农村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趋势,是顺应时代潮流、整合农村资源要素、优化村庄布局结构的必然要求,是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要举措。以合并后的次村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行政村撤并融合中的作用,对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工作基础、持续做好行政村撤并“后半篇文章”、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落细落地具有参考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次村概况
(一)次村沿革
2020年6月,根据《沁县人民政府关于对定昌镇等13个乡镇人民政府撤并行政村的批复》精神,次村、徐家庄村2个户籍人口不足200人的村庄并入原次村乡次村。2021年3月,《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各县区乡级行政区划调整的通告》发布,撤销次村乡,更名设立沁州黄镇,原次村乡次村隶属沁州黄镇,并继续作为镇政府驻地。
(二)基本情况
沁州黄镇次村位于山西省沁县东南,属于沟岭地带,地处北纬36.7度,靠近北纬37度黄金种植带,下辖次村、五星村、徐家庄3个自然村,总面积17.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45亩,无名河流贯流东西,水源丰富,是全国驰名商标沁州黄小米的主要生产区域之一。
人口分布方面,行政村合并后,次村全村户籍人口276户708人(原五星村70户181人,原徐家庄村30户98人,原次村176户429人),平均年龄42岁,其中,常住人口271人,平均年龄59岁。建档脱贫户及监测对象97户280人。由图1可见,次村青壮年劳动力特别是学龄阶段未成年人口外流明显,在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
干部队伍方面,2020年换届后,新任支、村“两委”班子9人,平均年龄47岁。支部设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3名,其中女性1名;村委设主任1名,由支部书记兼任,副主任1名,委员3名,其中女性1名。目前,全村共有党员60名,在全村人口中占比8.51%。
基础设施方面,次村建有融党建阵地、议事场所、公益放映等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2个,日间照料中心1处,卫生室2所,村民日常农业、政治、文化、休闲、健身等诉求基本得到满足,并能依托乡镇卫生院解决医疗需求,基本实现“药品购置不出村,基础诊疗不出村”。
集体经济方面,全村无自主经营性产业,集体经济收入以光伏产业和入股分红为主。村内建有光伏电站3座,光伏收益年均8万余元;产业资金注入长寿农业有限公司、沁心园尚村养殖有限公司、万家福肉鸡养殖有限公司,年均分红收益达10万余元。
二、次村推进行政村撤并融合的主要实践
(一)审时度势,在配备干部上统筹兼顾
“两推聚民意”,在支部换届酝酿期,明确候选人资格条件,严格组织各自然村开展党员推荐、群众推荐,结合推荐结果和本人意愿,提出建议人选名单(人员组成上,原五星村1人,原徐家庄村1人,原次村4人;人员成分上,退役军人1人,致富能手3人,具备干部经验3人);“两议出人选”,组织各自然村召开支委会议、党员大会,对照“两推”名单,研究各自然村确定候选人初步人选;“联审过筛子”,经县级部门联审实施“政治体检”,剔除不合格人选,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一选强班子”,组织党员大会、选举产生班子成员,原次村3人入选,原五星村1人入选,原徐家庄村1人入选,人员结构上保证了被撤并村的代表比例,避免引发被撤并自然村过渡期归属感降低甚至合并村党组织权威性、代表性下降问题。
(二)因地制宜,在工作议事上灵活变通
原五星村与次村距离较远(步行50分钟),行政村撤并后合署办公,党员干部通勤距离延长,无效工作时间增加,同时,主村办公场所承载力远低于工作需求。为此,党支部牵头明确“小分大不分”工作原则,各自然村确定2名干部任具体负责人,统筹区域内一切工作,同时,“两委”干部整体对党支部负责,共同配合完成支部书记交办的其他工作;采取“急事群会议、要事见面议”的方式,依托支、村“两委”工作微信群、党员学习议事微信群和在线会议APP,线上动员部署、协商议定常规工作,线下研究决定重点工作,一定程度上降低参会机会成本,减轻极端天气对统筹推进工作的负面干扰,确保党组织书记对相关工作“一来就安排,一堵就疏通,一结就掌握”。
(三)巧借外力,在规范化建设上夯基固本
依托下派选调生力量,建立村情资料库。发挥下派支部书记助理工作主动性,以整合3个自然村历史资料为契机,熟悉基本村情。实地入户,梳理基本工作台账,全盘整理户籍人口花名表、常住人员花名表、党员花名表、脱贫户及监测户花名表、集体经济收益统计表、住房安全鉴定统计表等,确保相关数据“一查便知、一调即得”,将支、村“两委”干部精力从填报表格中解放出来;立足长效,完善基本工作制度,制定印鉴管理制度、干部值班值守制度、人居环境整治制度、光伏收益分配制度、异地搬迁后续帮扶制度等,确保日常工作有章可循,搭建规范化建设的“四梁八柱”;持续保存留底所有上报信息,不断分门别类整理工作台账,确保工作信息长期留底,为今后工作打好“换人不断片、换届不断档”的工作基础。依托驻村工作队力量,落实民生保障政策。明确入户频次要求,建立入户信息台账,倒逼工作队员掌握各自然村农户近期生活状态;组织学习临时救助、医疗补贴、就业帮扶等各项政策,配合支、村“两委”干部最大限度将惠民政策落实到户,确保享受政策应纳尽纳。
三、次村推进行政村撤并融合的主要瓶颈
(一)“挑职容易挑责难”
对于合并村而言,“一肩挑”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过渡期因“两委”一把手矛盾导致融合困难甚至势力分化的局面,能在旧村建制打破、新村融合不深阶段,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与此同时,农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支部书记“一肩三任”,在日常工作中,既要讲政治,又要抓经济,还要管事务。原次村支、村“两委”一把手分别任职,支部书记存在重视政治的工作惯性,也存在具体经济工作的业务壁垒,还要面临域内面积扩大、人口倍增、村民分散、干部减少、干群联系弱化等诸多工作压力,熟人社会里驾轻就熟的原支部书记成为半熟人社会里“一肩三职”的合并村“一把手”,由此导致合并村党支部书记负荷翻倍、履职掣肘现象,甚至导致业务工作冲淡政治工作,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减弱。
(二)并村容易配套难
原次村、原五星村均有独立办公场所,村民可以就近就便寻求服务和表达诉求,经过村级建制调整,完成合并之后,原次村作为主村,其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合并村办公场所。对于五星村村民而言,可能因往返主村距离较远出现村民议事缺席、新村统筹管理缺位,被撤并村人数偏少导致两委班子缺代言人的“三缺”问题,极大增加了原五星村村民的办事成本和办事难度(如村民付某在雪天,步行往返2小时为女儿开具政审证明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合并村“两委”的权威性。
而次村原有办公场所占地面积有限,全体党员参会,就会出现半数党员没有座位的尴尬局面,因此,原本无须扩建的办公场所因为行政村撤并,实施改扩建迫在眉睫,各自然村通往主村的道路改扩建也必须提上日程,村级基础设施提标扩面压力由此增加,基于此,作为合并村一切工作的引领者和主导者,村党支部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缺口明显,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向上级协调撤并行政村配套经费压力增加(目前,原五星村通往次村的街道改扩建工程正在施工,县级交通部门为此投入资金1200万余元,由此可以管窥合并配套费用之巨)。
此外,自然村活动场所空置,次村主村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照料中心等功能区分散,村干部队伍力量有限,主要在次村党群服务中心值班,由此导致诸多场所长期空置。
(三)并村容易并资难
集体资产有效快速融合,是行政村撤并中遇到的棘手的问题之一。次村没有自主经营性产业,村级集体经济上升空间不足,推进3个自然村合并意在整合资源优势,重新布局人口和产业,实现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专业合作社法》规定,作出修改章程或者合并、分立、解散,以及设立、加入联合社的决议应当由本社成员表决权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目前,次村各自然村对于合作组织合并意见分歧很大,导致行政村政治上合并已经完成,合作经济上各自为阵。集体资产不能有效融合,整合资源统筹发展项目就无从开始,无自主经营性产业的发展瓶颈难以突破。
四、次村推进行政村撤并融合的对策建议
(一)依托派驻力量“补位”
一是派驻力量“不断线”。针对支部书记“一肩三任”、专职村委主任“缺位”现状,市县层面必须持续派驻驻村帮扶力量,常态化推进“每村1名大学生”工作,一方面发挥大学生优势做好台账管理和信息报送等办文工作,保证村内工作底清数明,一方面分担支部书记和村干部压力,确保他们全力以赴推进事务性工作;持续针对性派驻“第一书记”,将机关干部派驻到“出生村”“婆家村”“丈母娘村”担任第一书记,发挥他们“地方熟”“方言熟”“人员熟”优势,配合支部书记开展工作。
二是推进融合工作“不停顿”。为实现撤并融合期平稳过渡,村党支部牵头,组织到村大学生和第一书记,每周推进“四个一”工作,把机关“熟练工”培养成基层“实干家”。针对全体村民,进行一次走访和一次诉求吸纳,传达近期工作安排,就常规工作或近期工作征询并吸纳村民意见诉求,实现“缺干部不缺信息”;针对因身体不便外出的村民进行一次探访,及时掌握村民特别是独居老人身体状况和思想动态,确保因各种原因存在返贫风险的村民享受政策,实现“缺席不缺帮扶”;针对存在消极情绪,不愿参与主村议事的村民进行一次动员,动员村民珍惜自身民主权利,鼓励村民克服懈怠情绪,合法表达诉求,主动参与、融入和监督主村近期工作(如,日常生活中维护公共环境,疫情防控期间配合管控要求,护林防火期间严格自我约束和互相监督),确保被撤并自然村过渡时期在落实上级政策中“缺位不缺行动”。
(二)实现配套建设“到位”
一是强化经费保障。县乡层面在政策上适度向合并村倾斜,着力解决合并村活动场所狭小、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等“并而难融”问题,采取转换、扩建、维修等方式对面积不达标、功能不齐全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二是优化功能分区。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图书阅览室、日间照料中心等功能,推行“一站式”服务,实现“一所多用”,方便村民办事和干部值班,避免重复建设,降低场所闲置率,提升建设用地使用率,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效能和治理效能。三是建立村级组织向党支部报告工作制度,每季度第一次工作汇报会,各村级组织就运行情况、重点工作进展、拟经“四议两公开四监督”程序的重大事项、执行支村“两委”会议决定决议情况、涉及村民利益重要事项和重大财务支出以及需请示党支部同意的相关事项在会议上作出汇报和接受质询,确保次村党组织对村内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
(三)推进集体经济“进位”
一是统筹建立村级农业发展规划。党支部要在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上做好思想动员,激活乡村振兴土地要素,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土地地力、位置等条件协调村民因地制宜开展多样化经营,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山地发展沁州黄小米种植,平地发展设施蔬菜连片种植,形成规模效益,推进从生产向加工、储藏、流通等环节延伸,发展农超对接、直销配送等新型营销模式,将次村的有机蔬粮推向市场,以集体产业凝聚共同体意识,促进经济融合。同时,将党小组建在土地片区上,强化党组织全周期促农业生产力度。冬季农闲时期,党支部组织各党小组集体研究确定全村下年度拟种植结构和规模,并指导农户加强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管护,排查电路、电源、火源等安全隐患;种植期组织动员本片区村民根据时间节点及时耕种、除草、施肥;收获期选派党员、干部对外协调联系收购人,以销售规模提升议价能力,增加村民种植收益。
二是探索与市内医药企业深度合作。“沁州黄小米”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名单,作为沁州黄小米的主要产区,该村或可探索在乡镇及县域小米企业的引领下,分享更多小米加工红利。2021年12月上半个月,江中食疗天猫旗舰店售价199元的900g养胃早餐米糊销量达到8000+,售价98元的450g同款产品销量达到5000+,仅旗舰店一家店铺这两款小米养生产品月销售额就超过210万。对标业内小米食疗养生食品,次村或可在县乡、乃至市级部门的支持下,与市内另一驰名商标品牌振东集团开发联名小米养生食疗产品,进一步在小米加工中沿链补链强链,推动小米深加工对接制药标准,扩大市场规模,实现食品企业和药品企业的“双赢”。一旦市场得以打开,在乡镇周边布局上下游加工、运输、营销、电商产业就成为可能,就为乡镇周边村民提供更多“家门口”就业增收机会。而撤并自然村及周边农村,一方面可以凭借自身优势,吸引上下游产业入驻,一方面可以通过探索“股权换就业”的交易方式,村集体入股一定份额的资金,换取一定比例的人口到上下游工厂就业,为产业资金由消费转向资本提供路径,实现以“富”民“留”民方式推动乡镇特色产业向“拳头产业”转型,激发内生动力,推进本区域联动发展,助力次村乃至整个乡镇乡村振兴事业。 (作者为山西省沁县沁州黄镇次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刘一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