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永不倒 永定谱新篇——走进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红色美丽村庄
2022-07-29 08:5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记者 周妍 林华维 李慧 通讯员 熊功首 张丽静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城郊镇桃坑村伯公凹。

  红旗不倒,江山永定。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是闽西著名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拥有丰富的革命遗址、革命史料等红色资源。近年来,永定区紧紧抓住岐岭镇下山村、城郊镇桃坑村、金砂镇西田村等5个村被列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的契机,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着力把试点村建成红色党建示范村,为乡村振兴蹚路子、作示范。

  如何凝聚力量建好项目、讲好故事?近日,记者走进永定,一探红色美丽村庄的蝶变路径。

  凝聚力量

  党群一心办大事

  岐岭镇下山村是著名的革命基点村、闽粤赣边老根据地之一。当年毛泽东在村里的“饶丰书房”起草了古田会议决议草案,还在牛牯扑自然村住了28天,指导各地革命,赤卫队员陈添裕倒穿草鞋忠心救护毛泽东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今建有毛主席纪念亭、饶丰书房等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一条通往毛主席纪念亭的路,4公里长、6米宽。岐岭镇党委书记赖万良说,修这条路的时候占了村民的地,但是村民们没要一分钱补偿。他们心里清楚,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是党组织为大伙做的一件好事,他们用这种朴素的支持方式表达对红色历史的敬意。

  上下同欲办大事,一张蓝图干到底。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不是一个村的事。为此,永定区建立了区级领导挂点、组织部门联系、区直部门结对、国有企业帮扶、乡镇党委负责的工作推动机制,实行工程项目清单化管理,责任到人,倒排工期,按月跟进,确保项目高效有序推进。此外,永定区还制定出台加快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产业发展八条措施,从支持红色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支持红色教育培训产业发展等八个方面给予明确支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西田村是著名的红旗不倒之乡、永定暴动的策源地、“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抽多补少”分田经验的首创地。为了建好红色美丽村庄,金砂镇多管齐下,上马了17个项目。记者看到,西田村里青砖白墙布局俨然,沿街开着客家美食、特产、文创等各式店铺。

  “对于外立面改造,一开始大家不容易接受,那就党员带头干。”西田村党支部书记张传甲看着小村新貌,感慨不容易,他说:“法宝就是把党建的力量落实到项目上。”党员张灿良的房子经过改造,更加安全美观,成了村中一景,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此后,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由点及面,全村的改造工作顺利完成。

  在永定区试点村建设中,15支“党员先锋队”“红色小分队”“志愿服务队”一直活跃在一线,开展“党员亮身份”“我是党员我做起”等系列活动,通过组建项目攻坚党支部、产业发展联合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等方式,引领党员带头参与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形成“干部带头干、党员主动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

  讲好故事

  理想信念更坚牢

  革命历史是理想信念最好的教材,纪念设施、内容展陈甚至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教材里的生动注脚。

  走在下山村里,道路虽然不宽,但是平整干净,一排栅栏、一亩方塘、一棵杨梅树次第映入眼帘,充满乡村田园的诗情画意。赖万良说,红色村建设要还原历史原貌,不能用钢筋混凝土代替农村自然人文景观。

  下山村现阶段已完成闽西“小井冈山”红色教育研学基地建设,将于今年底完成革命文化传播地“培文馆”修缮工作,2023年完成陈康容纪念馆修缮工作。陈康容是新中国成立前十大英烈之一,但很多人对这位华侨女英烈知之甚少。赖万良介绍,镇里通过福建商盟基金,募集3000万元资金,将望森楼打造成陈康容纪念馆,通过两条参观路线把村里其他红色景点与望森楼串联起来,让陈康容的事迹走进更多人心中。

  纪念馆是无声的诉说,宣讲人是有声的传递。“欢迎你们来桃坑村,这里一周一个样!”声音有点嘶哑的年轻人邹广敦热情欢迎记者到来。桃坑村是全国第三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今年以来,村里开展人居环境专项整治,开展“两治一拆”专项行动,粉刷了裸房、拆除了空心房和违章建筑,成效明显。今年将建成红色广场和村标。

  变化的是桃坑村的村容村貌,不变的是伯公凹一盏灯、三块银元、七位烈士的精神内核。伯公凹“一脚跨两省”,南为粤、北为闽。这里曾是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入闽第一站,交通员们日夜不停地传递信件、护送干部、输送物资,伯公凹的群众几乎家族式地参加了交通线工作,不足30人的村庄,有10多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邹广敦就是伯公凹交通站负责人邹端仁的曾孙,他是伯公凹故事的义务宣讲人,这一讲就是十年。邹广敦介绍,他的祖宅被敌人烧毁3次,在他出生的附楼里展陈着邹家先人为革命献身的故事。这里曾经不通电不通水,前几年他花了上百万元对祖宅做了修缮工作。“修缮和宣讲,是对邹家一门七烈士最好的缅怀。”如今,不是他一个人在保护祖宅、保护这段历史,更多的政策、资金、人力投入桃坑村,让掩映在深山翠林间的伯公凹隐秘而伟大的故事为更多人所知。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有10万人次到伯公凹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

  邹广敦被评为中宣部优秀理论宣讲微视频宣讲人、福建省红色故事金牌讲解员。他自豪地说,“我讲的都是自己家里发生的真实事情,没有一句口号。”据悉,永定区分层分类培养红色宣讲人85名,还广泛开展唱一首红歌、看一场红剧、读一本红书、诵一首红诗、听一堂红课等活动,有效提升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除此之外,永定区还组织专家学者对红色村现有馆藏资料和民间收集的口述资料进行鉴别、印证和整理,出版了《中央红色交通线研究》《苏维埃血脉: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纪实》等红色文化作品,摄制专题片《摧不垮的地下航线》、微电影《血脉》等,开设了《信仰》《一门七烈士》等红色培训教育课程。

  建成项目

  农文旅融合发展

  项目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记者在西田村的建设一览表上看到,项目、年限、进度、责任人等一清二楚,有序有力。

  这么多项目仅靠一村之力,难免力不从心。因此,西田村以跨村联建、村企共建的形式推进项目。在村企共建方面,“牵手”区属国有企业——永定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对红色村内国有红色资产、资源等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公司副总经理江灿春介绍,在西田村落地的项目现有中央红色交通纪念馆、游客服务中心、红军街立面改造等,小火车观光、军事体验、研学等项目均在洽谈中。村里还计划打造一款以少年英雄张锦辉为原型的卡通形象,以张锦辉的歌声为纽带、红歌为载体,将村里的红歌文化广场、十大英雄少年长廊、金砂公学旧址等红色教育景点串珠成线,增强内在联系和系统性。

  在西田村,红色旅游产业是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但第一产业从未丢弃。西田村流转112亩土地,引进农业公司共同打造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包括生产永定菜干,白莲与黄鳝立体种植养殖,有机水果采摘等。目前,二期100亩流转土地也在进行土壤改造中。

  下山村一面推进红色美丽经济发展,一面在传统的种植养殖领域开拓渠道,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草药。不仅如此,下山村还通过跨村联建,让邻村参与到本村林下经济项目中来。邻村湖河村一位种植大户发展了50亩食用菌,技术、市场比较稳定,近期下山村参股10%,扩大规模。

  支部带着农民干的故事也在桃坑村上演。桃坑村蜜源植物丰富,外来蜂种侵蚀较少,养蜂历史悠久。为了带领农民致富,桃坑村探索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农户参与的抱团发展模式,于今年1月11日成立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会员23户,截至目前已线上线下销售蜂蜜6000多斤,为农户增加收入10多万元,为村集体增收3万余元。城郊镇党委书记刘炘芳说,桃坑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将辐射带动周边更多蜜蜂养殖户增收致富,真正让农民口袋鼓起来、生活美起来。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