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上乡村振兴复兴号,人人都有好座位——访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
2023-02-24 09:41: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俯瞰三涧溪村

  采访对象:党的二十大代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党委书记 高淑贞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记者来到三涧溪村,正赶上村里举办新春“产业把脉问诊会”。电商培训、区中医院的配套停车场建设、村道沿街商铺租赁……村干部们梳理了42个问题,一项一项“会诊”、开出“处方”,热气腾腾忙发展。

  一个拥有70多家企业、村集体资产超过3亿元的先进村,为啥还很拼?

  “2018年6月1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涧溪村,深情叮嘱我们: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党的二十大代表、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短发齐耳、握手有力、走路带风。她爽利地为记者揭秘“为啥拼”: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近5年来,三涧溪村的农业、旅游、康养、电商等产业都在向全产业链全面延伸。“我们村的发展就像一列火车,一路从绿皮车到动车再到现在的复兴号,始终保证每个乡亲都有一个好座位!”

  高淑贞(中)规划村庄产业发展

  记者:高书记,您好!习近平总书记来村考察的时候,您在现场吗?

  高淑贞:2018年6月14日,那是一个让全村干部群众都终身难忘的日子。而对于经历了这个村一路“爬坡过坎”的我来说,尤为难忘。

  总书记来三涧溪村时,看到的是大片绿野平畴,田园风光迷人,让人很难把这个村和破败不堪联系起来。而就在前几年,这里还是章丘有名的“问题村”“落后村”,房屋老旧、设施破败、污水横流,尤其是班子软弱、人心涣散,6年换了6任村书记都没起色,谁说起三涧溪都摇头。组织上把我调来这个村,我就不是一个在困难面前低头认怂的人。通过建强党支部,我们引领群众打了一场翻身仗。总书记能来我们村,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最好的鼓励。

  我记得,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我向总书记汇报的就是这段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让全村实现“由乱到治,由穷到富”的历程。

  走在村里,从百姓生活到农村工作,总书记一路事无巨细,谆谆教诲。总书记叮嘱我们,要把党的政策用生动通俗的形式宣传好,让广大群众听得懂、能理解。要加强村规民约建设,移风易俗,为农民减轻负担。他还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在村视察期间,总书记还来到村民赵顺利家,同顺利一家围坐一起拉家常,亲切询问他们从事什么职业、收入怎么样、生活上还有哪些困难等。

  后来,我们从电视上看到,在发表2019新年贺词时,总书记又提到了我们,“在山东济南三涧溪村,我和赵顺利一家围坐一起拉家常。”“新年之际,祝乡亲们的生活蒸蒸日上,越过越红火。”

  总书记始终把百姓挂心上,暖心话语、亲民情怀,令乡亲们动容,也让我倍感温暖又充满动力。

  记者:三涧溪村这几年一直都在高速奔跑,向阳生长。大家都很想知道,持续奔跑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在充当着驱动器和主引擎作用?

  高淑贞:三涧溪村的蝶变,关键抓住了一个内核——党建。

  要想治好村子,首先要抓好班子。总书记视察时也指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在向总书记汇报时,我打了一个比方,“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党支部就是‘家’字头上那一‘点’,是村里各项工作的核心”。

  总书记视察,极大激励了我们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让我们确定了抓班子、引人才、兴产业的大方向。我和村“两委”开会,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固本强基、富民强村的关键。

  怎么抓班子带队伍?按照总书记的吩咐,我们把党的方针政策先自己弄懂吃透,再用通俗的语言说给老百姓听。近5年来,人人争当“宣讲员”。光我就向村民宣讲了200余场。这种宣讲的办法很管用,既将党的声音传递到最基层,还实实在在历练了我们的队伍。

  我们不光嘴上要会讲,手上还要会干。我跟村干部们反复交代:我们就是给群众跑腿的,坐办公室里喝茶要不得。村党支部实施“群众事、党员办”机制,引导党员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群众哪里不满意,党支部就在哪里下功夫。从修路到自来水入户,从抓养殖、搞纺织到架电网,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好事,让我们和群众“零距离”“心贴心”。一个敢碰硬能干事的班子,一支领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的党员队伍慢慢炼成了。

  另外,手中没把米,唤鸡都不灵。班子要有威信,没有产业“撑腰”肯定不行。在我们村,大家有个共识:产业增长点在哪里,专业合作社建到哪里,党组织也就延伸到哪里,始终牢牢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比如,我们村党委就下设了青年创业、个体私营企业、康养服务、物业管理、古村旅游5个党支部。

  党建抓好了,我们得实惠。向心力强了,班子也变得更年轻。2021年,三涧溪村“两委”换届,当选村干部平均年龄从原先的58岁降至43岁。其中,5名“新人”平均年龄不到35岁。

  记者: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富路上如何不落下“跑得慢的人”,三涧溪村是怎么为大家蹚路子、放样子的?

  高淑贞: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我们的理解是,没有稳定的、可持续的乡村特色产业,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

  安居乐业,乐业才能安居。而产业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尤其是年轻人。这方面,我感触很深。

  王元虎和李少清夫妻是村里最早一批“吃螃蟹”的年轻人。那是2009年,夫妻俩被我动员返乡养黑猪。开始条件差,夫妻俩在一片荒地上支起一顶帐篷住进去,开始养猪。他们的家人找到我,怨气不小,“好不容易供出一个大学生,怎么就被骗回村了呢?”

  总书记到村视察,对王元虎回乡创业充分肯定,给了这对年轻夫妻莫大的鼓舞。几年来,把旧猪舍改造成网红农乐园,建猪业研究院,培育优质种猪……一顶帐篷里“长”出了一个济南市农业龙头企业。王元虎还担任了村青年创业党支部书记,先后带动121名青年创业。他前两天跟我报喜,“现在很好招人,研究生来了,00后也来了!”

  90后姑娘刘亚楠创业种大棚,我们帮忙解决资金、技术等难题,当年就回了本。现在,村里的新媒体运营和村民电商培训都是她在负责。95后小伙李其晓返村种草莓和多肉,创业半年收入10余万元,如今,年轻的他已经是村团支部书记,还为村里挑起了5G数字服务中心运营的“重担”。

  2018年以来,陆续有200多名年轻人返乡,为我们村的事业注入澎湃的青春力量,让我们共富的底气更足。

  我们确定了一套自己的产业“组合拳”:全力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村建设,按照“南工、中旅、北农”的整体布局,以产业园、合作社、古村游为纽带,走一条贴合实际的富民强村新路。

  我们抢抓市场蓝海,启动三涧溪乡村振兴生态基地创业车间,正在和企业谈合作,做预制菜等食品加工。预制菜一边连田头、一边连舌头,有望带动从种植到加工再到运输和销售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我们拥抱数字化浪潮,打造智慧黑猪产业平台,全流程跟踪黑猪生产,为传统优势产业插上数字化“翅膀”。我们兴办乡村振兴综合体,计划3年培训1万名电商人才,未来布局直播电商、数字经济中心等,建设集云仓、大数据、乡村振兴产业馆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示范区。我们还定期发布“涧溪指数”,分为乡村振兴电力评测指数和乡村振兴电力保障指数,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维度展开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乡村振兴的薄弱点,找准工作突破口。

  我们创新“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打造古村落民宿群、美食街、农创园、农乐园、悦然三涧溪、冷链物流项目……一个个产业平台就是一列列小火车,村民觉得哪列火车适合自己,就上哪列车,跟着火车一起前进。

  我们为“跑得慢的人”兜底,在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下设置业、旅游、劳务、土地四个股份合作社,集体资产实现“老母鸡下蛋,个个大。”我们把3亿多元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实施“三变”改革,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村民按股分红。我们还和周边10个村联合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一村带多村、一业联众民,带领更多群众走上共富路。

  田野焕发新活力,乡村更有吸引力。如今在三涧溪村,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户户都挣钱、年年有分红。村集体资产由2018年的1.13亿元增长到2022年超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23万元,人均纯收入3.2万元。

  这不,我们把村民赵顺利也请来了。他也是我们村的一位“新闻发言人”。今年62岁的他,是三涧溪村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总书记到他家那会,他是个跑长途的司机,挣钱不多还常不着家,现在当上了挖机租赁老板,没活在家带外孙,有活就出去开挖机,一年净赚10多万元,去年还光荣入党。

  本报记者 倪怀成 朱秀霞 聂伟 翟慎良

  本报通讯员 杨玉新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