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塞罕坝林场人(从右到左分别为陈彦娴、刘海莹、于士涛)讲述创业故事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征程是追梦人的征程。希望奋斗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新时代青年,矢志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赶考路”上,怀抱梦想、脚踏实地,以“躬行者”的姿态奉献为民,敢想敢为、善作善成,以“破浪者”的姿态逐梦山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放飞青春梦想,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懈奋斗中贡献青春力量。 ——“时代楷模”、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太平庄乡七道沟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姚邴新:
我愿长成塞罕坝的“一棵树”
2017年8月,我第一次听说塞罕坝林场。好奇之下,我便上网查了查,发现它竟然就在我的家乡——河北承德,一股自豪感涌上心头。从此也在我心里埋下了种子:我也想像他们一样,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2021年,我通过选调生考试成为一名到村任职选调生,立志在基层沃土上干出一番成绩,书写自己“最美的青春”。
姚邴新
塞罕坝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第一代林场建设者们却从未被困难吓倒,育苗、栽树,不断创新育苗、栽植的方式,一步一个脚印,创造了马蹄坑会战的奇迹。而我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选调生,要学习好塞罕坝精神,发挥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提升基层工作的水平。
去年7月,张三营镇全力打造东风村“稻花香榭”生态民宿美丽乡村,工作任务艰巨,组织上就把我调整到东风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协助完成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除了完成好本职工作,我还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创新宣传手段和创新体验上:拍摄村庄景观的影像,发动镇村干部,利用抖音、快手、朋友圈等线上广泛传播,吸引周边人群;发挥本村“网红”摄影师“关外大哥”的特长,邀请其为东风村拍摄宣传片,利用其强大流量和带动效应;并积极对接其他媒体,协助拍摄宣传片,做好来村采风人员的接待与引导,多措并举,打响村庄知名度。
既要引来游客,还要能留住游客,为此,我积极提建议、想办法。通过观景台、稻田画、入村景观、党建广场、水稻文化长廊等景观,形成摄影采风板块,满足拍照游览体验;充分利用水稻春插秧、秋收割两个节点,推出“农活体验”项目,让游客体验春耕秋收的农耕生活;举办丰收节,现场加工新稻米、现场售卖。建立农产品大集,售卖溜达鸡、跑山猪、野生蘑菇等农产品;冬季利用打谷场地,以浇水冷冻的方法形成滑冰场,推出滑冰车等娱乐项目。参与美丽乡村创建工作,让我明白:基层工作只有脚踏实地、不断创新,一步一个脚印的干,才能取得成效。
在塞罕坝,一代又一代人种下了一棵棵树,一片片林子。我要争当弘扬塞罕坝精神的践行者,充分发挥艰苦奋斗、为民服务、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继续扎根基层,汲取养分,争取早日成为一棵对党、国家和人民有用的树,一棵参天大树。
本报记者 尹丹丹整理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金沟屯镇下营子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陈泓宇: 我要当好花海小镇的“守护人”
四月芳菲,我们村的花海小镇彩蝶飞舞、生机盎然,2000余亩梨花、杏花竞相绽放,把花海小镇装扮得格外美丽。“以花为媒助发展 花海小镇分外香”。一年一度的梨花节,引来四面八方的游客。
陈泓宇
近年来,下营子村积极践行“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从绿树到繁花,走上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我们大力发展农文旅产业,依托热河中药花海小镇项目,打造了集吃、住、游、学、乐、休闲、展销于一体的国家级3A生态旅游景区,现已成为县内外游客踏青、赏花、研学、采摘梨果的首选地之一。
到村近一年,和乡亲们接触得越来越多,对小村的感情也就越来越深。提起下营子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老人们感慨万千,都说这变化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从脱贫攻坚战到美丽乡村建设,从绿化荒山到中药材全产业链富民,党委、政府投入了不少真金白银,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得了实惠,生态美了,产业有了,乡亲们的精气神也更足了。”
让下营子村群众最骄傲的是,村庄资源丰富、环境优美。记得去年秋天,为提升人居环境水平,金沟屯镇实施厕所改造,我协助村书记对全村厕所逐个排查整改、统一标准验收。那些日子,身上的衣服总散发着厕所的味道,吃啥都不香。每每想抱怨时,脑海中就会浮现三代塞罕坝林场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在不毛之地同土地沙化顽强抗争的感人场景。当看到一个个脏又臭的厕所被我们改造得整洁又实用时,当看到村里的环境变得越来越美时,忽然觉得,自己吃的这点苦与累,又算得了什么呢?
最近,村里很热闹,赏花的游客、研学的队伍,调研的团队,一波接一波,我也积极配合做好普通话体验研学、中医药膳康养、农耕文化体验的宣传和引导,通过微信、抖音加大推介力度。为了扮靓村子,几天前,我和村民们一起扛铁锹,清理沟壑里的垃圾,用小铲子清除电线杆上的“牛皮癣”,浑身沾满灰土,白背心变成了黄背心。身心疲惫时,抬头看着湛蓝的天空、漫山的绿树和花海,再看看脚下干净的街道、美丽的村貌,一身疲倦顿时烟消云散。
此时的塞外大地,正是山花烂漫时,越冬的候鸟早已北归。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选调生,我要做塞罕坝精神的传承者、生态文明的守护者和践行者,把村里的资源用起来,把乡村旅游搞起来,吸引更多游客,为村子留住更多“候鸟”人才。
本报记者 车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