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规划师作为乡村振兴建设与规划专业人才,在广袤农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如何进一步完善机制,让乡村规划师既引得进,更留得住、用得好?为此,记者专访了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副教授张丹。
记者:张老师好!乡村规划师是一个新职业,队伍从无到有、逐步壮大。请问怎么样让他们安心扎根乡村、投身乡村振兴?
张丹:乡村规划师这一职业的出现,可以解决村庄规划中技术力量不足,实施不到位、不及时等突出问题。要使其更好发挥作用,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出台乡村规划师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乡村规划师的身份定位、职权和义务、乡村工作时间、选派考核方式、归口管理部门等。同时,进一步加强乡村规划师的流动。例如:定期举办乡村规划师供需见面会、乡村规划师乡镇职业发展会、乡村规划师跨乡村自由从业等。这样既能扩展乡村规划师纵向发展,使其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也能更好填补乡镇空缺的规划职位,提高乡村规划师的工作效率,更好助力乡村振兴。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建设经费保障。主要为乡村规划师提供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上的条件、平台、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具体举措为两点:首先是加大乡村规划师队伍建设经费资金投入,重点支持乡村规划师队伍培训,进一步提升乡村规划岗位人员的能力素养。其次是落实乡村规划师工资福利待遇,应保障乡村规划师工资水平,落实乡村规划师绩效工资。对长期扎根农村一线的乡村规划师,在工资待遇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为其办理相应的医疗和社会保险,使其安心放心扎根乡村。
记者:新职业带来就业新“风口”。但我们也看到,乡村规划师与之相配套的职业标准、行业规范、社会保障等方面还需完善和规范。相关职能部门该怎样为新职业度过“幼苗期”保驾护航?
张丹:乡村规划师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新职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很好的发展前景。为使其度过“幼苗期”健康成长,必须使这一群体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相关职能部门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搭建平台。如搭建乡村规划师驻村挂点平台、服务产业项目、文旅规划项目、乡村治理工作、规划师下乡活动等,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为这一职业打造发展引擎。二是打造职业评定平台。如通过归属单位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合作,建立乡村规划师的职称等级及评定标准,从而建立乡村规划师的职业发展路径,指导乡村规划师的正规化和制度化建设。三是加大力度,拓展发展空间。推进多重人才培育模式,满足“新职业”人才自我成长与培育需求。重视乡村规划师职业素质培养,搭建乡村规划专业人才交流网络信息平台。同时,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提供应用性、实用性的实践与理论课程,为乡村规划人才培育打下坚实基础,培养乡村规划师在乡镇成为中坚力量。
记者:应如何规范管理乡村规划师参与、规划、实施、监督全流程?或者换句话说,规划师干得好不好,应该怎么考核?
张丹:现行制度下,已经明晰乡村规划师的职权边界,对乡村规划师有明确的定位。规划师干得好不好,可以从微观个体的角度来构建乡村规划师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是个体因素。主要为职业素质,包含政治素质、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工作态度、执行能力和协调能力等。二是日常考核。主要为日常考勤、奖励制度、任务落实、工作合理性和匹配性。由此可见,需要建立乡村规划专业从业人员专门审计与监管部门,主要开展工作监测与纠错机制。三是工作效能。主要表现为政治绩效、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包含政策落实、经济发展绩效、生产力发展绩效、宜居乡村绩效、文明乡村绩效、生态乡村绩效等。同时,根据乡村规划师职责和考核标准,应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