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甜蜜桃,走上致富路”,正成为湖北省枣阳市老百姓心中的致富密码。
作为全国四大桃主产区之一,枣阳市是长江中下游流域产桃第一县,桃树常年种植面积约30万亩,产量超40万吨,素有“中国桃之乡”美誉。
但规模优势不等于产业优势。如何让小小的蜜桃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枣阳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优势,集聚政策、资金、科技、人才服务于一体,用活市场和政府“两只手”,打出“枣阳皇桃”这个区域公共品牌,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
同样是30万亩的桃树种植面积,至今年,枣阳桃产业产值已从2015年约10亿元增长至40亿余元。产值直线增长的背后,看小蜜桃如何“玩”转大市场?枣阳桃产业发展方式实现了哪些高质量跃升?
品质为先:科技赋能,品牌加持,“枣阳皇桃”别样甜
因为地处南北交接地带,枣阳市以早熟桃著称。过去几年,进入5月后,湖南、贵州、四川等地的桃子也纷纷上市,让枣阳桃子失去了抢早抢鲜的优势。
危机中蕴含着机遇。“如果说过去30多年主要是‘铺摊子’,那么,现在枣阳桃产业到了提质增效的关键期、聚势蝶变的黄金期、转型发展的加速期,新的增长阶段主要是‘上台阶’。”枣阳市委常委、副市长邢红丽说。
清醒的认知促使了科学的决策。“枣阳市成立了果茶产业链工作专班,制定了系列发展实施方案和配套扶持政策。争取各类专项资金和奖补资金,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支持桃产业发展。”枣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文成介绍。
品牌引领技术升级。2019年,枣阳市召开“枣阳皇桃”正宗原产地发布会,正式将“枣阳皇桃”打造为区域公共品牌。紧接着,枣阳市先后出台《果茶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枣阳黄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市财政每年列支1500万元用于以奖代补、项目建设、购买保险等方面,全力推进桃产业发展。
枣阳桃品质实现质的跃升。过去只有油桃、小红桃两个品种,近年来,枣阳市联合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襄阳市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每年选育3至5个新品种在枣阳推广种植,目前共有水蜜桃、油桃、黄桃、蟠桃等4个系列40多个品种,早中晚品种比例为4∶4∶2,上市时间从5月中旬持续到11月。
在改良品种的同时,枣阳市还通过科技手段打造数字农场示范基地,对土壤、墒情、病虫害等果树生长全周期进行数字化监测,并建成了农业大数据中心,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桃子的种植、管理、销售等环节进行精准指导。
“因为好吃,所以我们的桃子现在论个卖,每个10元还供不应求!”说起今年的销售形势,枣阳市甜黄桃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亚男笑开了花。近几年,在政府引导和帮助下,合作社200亩桃树全部实现了绿色种植,品种成熟期从5月延长到10月,每年有20多个品种上市,每年合作社可产精品果40万斤左右,年销售收入达400多万元。
从“卖一个月”到“卖半年”、从“论斤卖”到“论个卖”,“枣阳皇桃”品质实现了完美蝶变。
延链为要:政府、市场“两只手”协同发力,升级产加销链条
10年前,产桃大市枣阳的桃加工业几乎为零。每到鲜桃大量上市时,无论农户种出来的桃多么鲜嫩可口,因无法久存,总会面临被压价的风险。
市场出题,政府接招。枣阳市组建了林果产业链工作专班,科学研判枣阳桃的深加工方向、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纵深推进招商引资,全面推动林果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认真谋划桃产业发展中长远性、战略性、全局性系统工程,持续推动桃产业全链条升级,逐步实现桃产业由卖鲜果向卖全品、分散式向全链条转变,桃产业链综合年产值逐年增长。”枣阳市市长孔令波说。
招招有术,靶向发力。针对桃子不耐储藏、难运输的实际,枣阳市建成产地保鲜库230座,累计容积94250立方米,储存能力达到2.5万余吨。“自从村里建了这个冷库,再也没出现桃贱伤农的情况,全国各地经销商直接来冷库拖货,全村5000多亩桃树,亩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枣阳市平林镇宋集村党支部书记程远涛告诉记者。
为了强化桃产业供应链最薄弱环节中的分级分价,枣阳市建设了占地面积50亩的枣阳皇桃交易市场,购置大型自动水果分拣线4条;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村分别建立了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形成了“市+镇+村”三级联动的大市场格局。从5月中旬以来,在枣阳皇桃交易市场,每天都有数万斤鲜桃经过自动称重测糖分拣,按不同的规格分类分流,通过全自动水果分拣打包流水线,封箱贴标,然后装上快递车,发往全国各地。“高峰期一天从这里发20多万斤鲜桃出去,这里的自动化数字化流水线作业可以保证整个供应链产品的标准化。”枣阳市电子商务协会会长李艺维告诉记者,交易市场的建立促进全市桃品种的升级、种植结构的优化,形成了以销定产的局面。
真金白银的支持引来了枣阳桃加工业的蓬勃兴起。武汉利威兴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在枣阳建立集黄桃深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兴达食品有限公司,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水果罐头深加工生产线和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可年产黄桃等休闲食品5万吨以上,可年消纳水果原料6万吨以上。“公司采取托底采购方式,与合作社签订购销协议,果农的鲜果既可在市场销售,也可由公司保底收购,今年保底收购价比去年每斤高出0.5元,仅此一项果农每亩可增收1000元,既保护了果农收益和种植积极性,也保证了企业持续健康经营发展。”兴达食品董事长欧利成说。
同样红火的还有专门生产桃酒的襄阳福杯满溢桃酒有限公司。自公司2019年创立以来,每年可消化上亿斤熟鲜桃,这些熟鲜桃经过几十道工序深加工转化,平均30斤桃子可酿得1斤高度桃酒原浆,填补了用水果酿造高度酒的空白。“现在公司产值接近8000万元,带动就业200多人,帮助周边1万多户桃农增收致富,”公司负责人秦勇说。
一花引来百花开。目前,枣阳市桃产业深加工企业达到9家,其中,罐头加工企业4家、桃酒2家、桃胶2家、桃木工艺品1家,年产值3亿多元,未来3年到5年,年加工产值将突破10亿元以上。
融合为重:春赏花,夏品果,农旅融合促增收
“春赏花,夏尝果,秋冬吃桃干和罐头,”这句流行在枣阳市旅游业的口头禅也是枣阳市立足桃产业优势着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真实写照。
今年3月,数十万游客来枣阳赏桃花,其中以平林镇最为热闹。平林镇是湖北省最大的油桃连片种植基地,每年3月,6万多亩桃花竞相绽放,形成了一片绚烂的花海,蔚为壮观。为了让流量变成“留量”,枣阳市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做足了功课,在千方百计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如桃花诗会、摄影大赛等,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带动当地的旅游、餐饮和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周边村民开办了大型农家乐20余家、小型农家乐50余家,盛花期时,平均每家农家乐一天营业额都在1万元以上。”平林镇副镇长赵峰介绍。
赏花游也带火了桃胶等农副产品销售。桃胶,又称桃油、桃脂、桃花泪,是一种桃树上分泌出来的树脂,营养成分较高。“以前在农村,桃胶压根就没人要,如今游客多了,我们桃胶一年都能卖出600万斤,销售1000多万元。”平林镇盛唐合作社理事长唐攀说,合作社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达25万元,桃胶成为桃农增收的“金琥珀”。
一花开,百业兴。如何立足本地桃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做好桃文章,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枣阳市仍在求索,并未止步。襄阳市委常委、枣阳市委书记杨晶表示,“将应用科技手段加快实现桃种植水平和加工方式的现代化转型,进一步挖掘桃产品附加值,提升桃产业价值链,逐步实现‘枣阳皇桃’从种桃、卖桃到赏花、卖景,再到喝桃酒、住桃院、看桃戏,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线上线下相互促进的华丽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