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参与乡村建设,乘着乡村新业态蓬勃发展的势头,电商达人、民宿主理人、返乡创业新农人、乡村企业家……农村妇女不再只是整天围着灶头转,一系列新的身份让乡村女性逐渐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建设者和推动者。
如何团结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农业农村发展?近日,全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现场推进会在辽宁省盘锦市召开,研究部署新形势下农村妇女工作重点任务。会上,辽宁省妇联等11个单位围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好经验好做法作交流发言。
聚焦新业态助力“巾帼”产业发展
随着数字经济、城乡融合发展,乡村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直播电商、农文旅融合逐渐成为乡村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立足女性在这些领域的优势,各地打造了一批妇女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在福建省泉州市蟳埔村,当地妇女喜欢穿着大裾衫和阔脚裤,盘着头发,戴着用鲜花做成的花围。她们以花为簪,用传承千年的独特习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如今,借着“簪花围”这个国家级非遗的出圈,一个以女性为主的文旅特色产业日益壮大,在当地,文旅从业人口90%是女性、服务对象90%是女性、文旅收入90%源于女性。通过充分发挥文化振兴“她”力量,乡村在游客的络绎不绝中迎来了新生。
这只是农文旅融合中发展农村女性优势产业的一个缩影。通过挖掘更多农村妇女生活场景,助力农村妇女家门口就业奔共富。聚焦“乡食”,浙江打造“乡愁文化+舌尖产业”,举办“妈妈的味道”相关活动,销售额近亿元;聚焦“庭院经济”,江苏涌现出一批花田主理人、民宿女主人、非遗工坊主理人;聚焦“乡产”,山东让乡村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搭建平台助力300多家“妇字号”企业的2000余款优质农产品销售。
科技助力种地、手工艺带动致富、电商开拓市场、经营民宿创业……在乡村产业振兴的路上,妇女特色优势产业逐渐显露出强劲的发展动能,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授人以渔培育乡村发展“新引擎”
玉经磨琢多成器。围绕人才吸引和培育做文章,是大部分地区推进拓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的重要举措。
育才之路,技能先行。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新的家门口就业和创业机会,很多农村女性并非不愿意踏出家门,只是苦于缺乏相应的技术能力。为充分挖掘农村妇女潜力,按照不同乡村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各省纷纷开展相应技能培训。
为电商发展孵化达人主播,江苏开设巾帼共富直播间,以视频“播种”、用直播“施肥”、在云上“卖货”;吉林累计培训“吉林网姐”超3万人次,带动1.79万妇女创业就业,挖掘培育多位拥有百万以上粉丝的巾帼头部主播,并纳入全省电商讲师库。
为农文旅融合培育乡村项目主理人,福建开展民宿女能人、小吃经营业者、互联网短视频营销培训;新疆成立民宿女主人合作发展联盟,为妇女提供政策咨询、培训交流和沙龙活动平台,当地女性民宿占全州注册民宿80%以上。
为非遗文化培育传承人,四川开展凉山彝绣绣娘培训1.3万人次,帮助6000余名易地搬迁妇女稳定增收。
在培育本土人才的同时,也要能吸引更多女性人才回流农村。辽宁开展“她说家乡好”宣传,吸引女企业家来辽助农兴农;重庆寻找“川渝巾帼新农人”,招引1万余名有技术、资金、情怀的女性返乡创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打造“@她创业计划”,5年来投放8000多万元项目资金,扶持12万余名乡村妇女开展种植、加工以及电商等领域培训交流、创业就业。
“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持续推进,在技能培训、科技助农服务、政策扶持、创业指导等措施下,“她”力量不断壮大,农村妇女这些璞玉开始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发挥主体优势为和美乡村赋能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乡村女性占全国乡村人口的48.10%,其中户籍在乡村、居住在本乡的女性占乡村女性人口的90.21%,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女性力量不可或缺。要充分发挥农村妇女在建设美丽庭院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独特作用、在树立良好乡风文明中的促进作用、在乡村治理中的参与作用,以一家之幸福、一域之安康,进一步助力乡村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在陕西汉中市郭湾村,随着中国妇女基金会“母亲水窖”项目的落地,400户村民完成户厕改造后,村里为环境治理增设了8个公益性岗位,其中6个由本村妇女担任。通过引领妇女参与绿色农业、绿色乡村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生态文明成果,为发挥乡村妇女的主体作用助力。
湖南上线了湘妹子能量家园平台,农村妇女可以通过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培育等活动积累积分,并兑换物资,激发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四川和新疆组建了上千支巾帼文明宣导队,为乡村活动、村居环境整治等提供服务,形成一家美带动家家美、家家美带动乡村美的良性互动。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女性力量正涌动着新的活力和生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农村妇女正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