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很多年和最近在忙的,还有未来的新打算,其实都是同样的事。”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村委会委员李翠利一直是忙中有序,她说:“这件事就是把超市经营好,把书苑的活动开展地更有声有色,还有就是不断思考、学习、借鉴,履好职尽好责。”
生在乡村,长在乡村,李翠利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2008年,她将自己收藏的500多本书,摆在自家超市货架上,开办了一家农家书屋。如今,这间小小的书屋已经走过了16个春秋。“现在我们有5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藏书在6000册左右,每年以阅读推广为主的各类文化活动不少于40场次,累计服务父老乡亲近50万人次。”李翠利言语中透露着骄傲。
这些年,在坚持推广乡村阅读的同时,李翠利始终在关注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女性成长,去年两会也就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她很高兴地感受到,这些建议得到了关注与重视,“现在乡村文化建设活动越来越多,有关乡村女性的职业培训、心理健康等也越来越被重视,各项民生工程体现了更多人文关怀的细节。”
李翠利明白,任何事都不会一蹴而就,“发展和进步需要多部门协同,需要时间。”今年两会,李翠利继续从乡村文化建设方面发声,她建议加强乡村文化人才体系建设,提升乡村文化建设在政府开支中的比重。同时,她还提出了关于完善乡村养老体系、加强青少年普法等方面的建议。
这些建议的提出,源于李翠利扎根乡村的观察以及扎实的走访调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李翠利注意到村里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于是开始思考如何从文化建设方面着手,既赋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又提升“一老一小”的幸福感。带着这样的想法,李翠利广泛走访、深入调研,收集到许多真实的诉求,也逐渐明晰了建言思路。她说:“这些都是父老乡亲真正关心关切的,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为他们发声是我的责任与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