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我来到安徽省宣城市泾县高村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初到这片土地,我迅速投入到入户走访工作中。在与村民们的交谈中,我渐渐发现了他们的迷茫与渴望。靠耕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的赵叔无奈地向我倾诉:“小雪,咱也想多种点经济作物多赚点钱,可就是不懂技术,也不知道种啥能行啊。”还有几位年轻村民想发展电商,把村里的农产品卖出去,却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我意识到,很多村民有发展产业的热情,却被知识和技能的短板束缚住了手脚。
于是,盘活“农民夜校”的念头,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当我把想法告诉村“两委”干部时,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支持。宣传委员卫大姐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主动承担起动员村民的任务。她带着我挨家挨户走访,坐在小板凳上和村民拉家常。“咱们去夜校学了新技术,以后种啥都能种得好,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些原本犹豫的村民纷纷答应参加夜校。
2024年10月18日,“农民夜校”正式开课。那天,文化活动室被布置得格外温馨,桌椅整齐摆放,黑板干干净净。果树种植大户赵金堂是主讲老师,他结合本地实际,现场示范果树修剪技术。村民们则围在讲台前,仔细观察修剪动作,积极提问,不时记录笔记。“农民夜校”请技术专家、致富能人担任讲师,大受村民欢迎。
为了确保课堂内容能讲到村民“心坎里”,我时常来到田间地头,了解村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对产业发展的想法,并结合政策导向和村情实际,精心确定培训的主题。
目前,“农民夜校”已开办3期,效果显著,带起了全村的精气神,形成了干事创业的好氛围。村民周叔曾苦恼于自家桃子产量低、品质差,在“农民夜校”学习后,他采用“深沟高垄”种植法来改善土壤的通风和排水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优化作物的生长环境。同时,又在冬季对桃树进行“开心形修剪”,来调整树体结构,实现光照、营养与结果的平衡。如今,他家桃园里的桃树长势喜人,焕发勃勃生机。周叔逢人便说:“夜校办得好啊!”
村民的认可,让我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这次“农民夜校”的筹办经历,也让我形成了更务实的基层问题解决思维。未来,我将继续深耕基层沃土、厚植为民情怀,做不负新时代的“赶考者”。
陈雪
陈雪(左)入户走访。(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