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发展在乡间丨重庆彭水县干田村:木瓯水苗寨,展苗乡文化魅力
2025-03-28 16:1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木瓯水苗寨一角。 (干田村村委会供图)

  “山歌不唱呃,就不开怀呦哦,娇阿依……”春日暖阳穿透清晨的薄雾,悠扬的苗歌在青山绿水间荡漾开来。循着歌声,走进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鞍子镇干田村木瓯水苗寨,独具苗族特色的吊脚楼、宽阔整洁的民俗广场映入眼帘。

  彭水县地处武陵山区、乌江下游,“两山夹一槽”的特殊地貌,造就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木瓯水苗寨作为这一文化的典型载体,始建于明末清初。2018年,木瓯水苗寨以其完整的传统建筑群和活态传承的文化生态,成功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这些建筑可都是会说话的史书啊!”驻村干部罗斌介绍,木瓯水苗寨由3个自然院落组成,共有52栋建筑,其中传统建筑有25栋。指着眼前的吊脚楼,罗斌说:“苗寨内的建筑以木石青瓦结构为主,采用穿斗式结构、悬山式屋顶,部分建筑还保留了精美的雕刻花窗。”

  如何让凝固的历史“活”起来?干田村2019年启动的改造工程,给出了可供参考的答案。“我们像修复古董一样小心翼翼,既保留了传统建筑和文化印迹,更留住了乡愁。”村党支部书记任昌蓉笑着说,在市、县住建部门的对口帮扶下,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对46栋传统民居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既解决了漏雨潮湿等居住难题,又让古老的建筑焕发新颜。

  如今,古朴的吊脚楼内是温馨的民宿,沧桑的石板路旁是便捷的设施,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和谐共生。“苗寨修缮过后,居住体验更好了,游客也多了起来,许多村民开起了民宿和农家乐。”罗斌告诉记者,为将改造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干田村以原生态山水、乡村景观为基底,以苗俗风情旅游资源文化为核心,建立起景区与村寨、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一条“农家乐+合作社+农户”的致富路。“游客进村、山货出村,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木瓯水苗寨只是鞍子镇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缩影。镇党委书记庹玉均介绍,鞍子镇立足“生态苗乡·田园鞍子”定位,打造了木瓯水传统村落、罗家坨苗寨、石磨岩景区“三位一体、全域开发”乡村旅游格局,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看雪的四季特色苗俗生态文化旅游品牌,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下一步,鞍子镇将积极探索保护传承有效途径,切实增强传统村落的生命力和传承力,让“记得住的乡愁”焕发新活力。

  本报记者 刘凤双

责编: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