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土地”牌,山区开出共富花
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土地闲置撂荒、村财增收突破难……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山区乡村振兴的瓶颈。地处福建西北部山区的将乐县紧盯“土地”要素,充分发挥党建引领联农带农优势,引导农户把生产交给“农耕保姆站”、把土地交给“共富合作社”、把发展交给“乡村振兴合伙人”,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2023年,全县135个行政村平均自有经营性收入达到46.2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5万元,同比2021年分别增长12.9%、13.6%。
打造“农耕保姆站”,把土地管起来
“去年把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40亩,全部交给‘农保姆’管理,比往年增收1万多元。今年打算把闲置的6亩山垄田也重新种起来。”将乐县南口镇陈厝村村民老颜高兴地说。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将乐县突出村党组织内统外联的优势,由农业、市监等部门党组牵头,按片区遴选22个有资质、有实力的服务组织,成立南、中、北3个联合社,打造3个片区“农耕保姆站”。同时,以全县各村(场)党组织为依托,组建144支“托管员”服务队,通过托管员集中动员对接、农耕保姆站统一分包、服务组织代耕代种三级联动,带动全县复耕复种撂荒地和全程托管零星土地6000余亩,有效解决空壳家庭以及留守老人无力耕种、土地抛荒等问题。
将乐县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由县农村经济经营发展中心集中整合各类农机装备303台(套),组建5支技术服务团队,推出“福农·农耕保姆贷”金融产品,为农户提供从种到收、从技术服务到贷款支持等全程“保姆式”服务,全县农业生产托管率达90%,累计节省物化成本193万余元,亩均节本增效150元,受益农户4300余户。与此同时,将乐县统筹协调农机、农技、植保等部门开展业务对接协作,制定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各环节指导价格及作业质量标准,张榜公布接受监督。2023年,“农耕保姆站”服务模式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
领办“共富合作社”,将土地联起来
“通过整乡推进支部领办合作社,我们共整治闲置撂荒地1000亩,烟叶、制种和优质稻种植面积同比2021年分别增长42%、212%和310%,全乡9个村平均自有经营性收入从不足11万元提高至13万以上。”将乐县余坊乡党委副书记陈世强说道。
如何打通村党组织引领增收的桥梁?将乐县紧盯农村土地经营方式改革,先后出台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20条措施、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性文件,推动全县村党支部领办37家“共富合作社”。全面推行“党建入章”制度,明确合作社人事选任、项目运作等重大事项纳入清单,从制度上规范合作社运行管理。
为了让群众更好地参与进来、把土地有效地整合起来,将乐县坚持发挥支部主导、党员带动作用,由村集体带头盘活集体闲置土地等作价入股1460多万元,引导现任村“两委”、党员种养大户等860多名党员干部率先加入合作社,示范带动村民整合撂荒土地、闲置土地4300多亩作价入股合作社,推动村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实现“一家一户”小生产向抱团发展对接大市场转变。同时,依托村党组织“居间”服务作用,集中流转整合零散土地3.4万多亩,交由合作社统一管理、集中规划,实现土地从“分散经营”向“集中联营”转变。
内联农户、外接市场是合作社的独特优势。将乐县鼓励村党支部主动链接福瑞华安、赛园食品等龙头企业,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制种、芙蓉李等龙头企业配套产业示范基地37个,不断扩大村民村财增收渠道。针对烟叶、水稻等抗风险较强、收益较高的传统产业,村党支部牵头组织合作社统一开展土地平整,实施机械化作业,增加亩产效益。目前,合作社通过自主经营、服务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累计带动村集体创收460多万元、农户增收2400多万元。
引入“红色合伙人”,让土地活起来
走进万安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民天集团万安保供基地,200多名村民正忙着给丝瓜、苦瓜等时蔬施肥、锄草,千亩果蔬产业园即将迎来春收。“目前,我们基地果蔬年供应量在2000余吨左右,年产值在3000万元左右,每年可以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200多人,促进周边4个联建村平均增收3万元以上。”基地负责人陈经理介绍。
万安保供基地是将乐县探索创新“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的一个成功缩影。近年来,将乐县按照“党建引领、城乡融合、工农互促、共同富裕”的思路,在常口村、蛟湖村等生态资源、产业基础较好的村,引导村党支部牵头整合“两闲资产”、撂荒土地,捆绑形成农旅康养、特色研学、生态农业等72个资源包。通过向社会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引进上市公司、龙头企业落地将乐,打造万安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喜月庐研学康养基地等47个村财联创联带联增基地,带动村集体、村民增收2800多万元。
外出能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股重要力量。将乐县制定出台回引人才的若干措施,在创业就业、生活安置等十个方面予以扶持。目前,依托14个驻外党组织牵线搭桥作用,全县已回引80余人返乡创业兴业,投资建成荔镛花卉、千亩果蔬、林下黄精种植等42个致富带富基地,带动800余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乡村人才支撑不足如何解决?将乐县以常口分享农业等强村富民公司为平台,创新推行“共享农业”模式,引导企业设立“人才股”,由村党组织、乡村人才驿站等帮助引荐缺乏资金但专业对口的农学专业大学生技术入股,推动企业、大学生联结成利益共同体。目前,全县共引进45名返乡大学生,带动解决产业升级研发、土地迭代升级等问题37个,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通讯员 叶秋云 董观生
“农耕保姆站”的托管员驾驶收割机在农田作业。董观生摄
万安镇常口村黄精种植基地内,技术员指导农户种植黄精 董观生摄
将乐县万安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林琦墅摄
南口镇南口村农耕保姆站的农机人员正在翻田,准备种植水稻 董观生 摄
万安镇坊头村农户在田中采收冬瓜。董观生摄
万安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民天集团万安保供基地村民正在为蔬菜做引线。董观生摄
周末,喜月庐民宿中游客正在煮茶 董观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