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42.9万元,其中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收入117.3万元,村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3月16日,河南省卢氏县官道口镇将军山村,村党支部书记张爱霞介绍,“村里发展变化的背后,是村里‘三资’管得好、用得好,从根本上看,还是县里有一套好的监管办法。”
张爱霞所说的监管办法,就是卢氏县总结完善、探索创新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1155”模式,即一专班、一平台、五方责任、五本账。2024年,卢氏县率先在10个乡镇68个村(社区)试点,群众满意率、干部认可度达到了100%,随后推广到全县19个乡镇232个村、39个社区。
农村集体“三资”是农民群众的“家底”、乡村振兴的基石,同时存在领域涉及面广、形成期长、数量庞大等特点。为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卢氏县成立专班,县级专班统筹协调、指导监督县内各村(社区)“三资”管理处置工作;县纪委监委督促各乡镇成立监管专班,调配村监委会、群众代表等监督力量,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力量不足问题。
站在农村集体“三资”数字化监督管理平台前,张爱霞展示了该平台的具体应用。她介绍,该平台完善了农村财务管理系统、新型经营主体管理系统、产权交易系统等9个系统,实现资产资源、合同、财务三者关联,同时还和国家相关平台衔接、实时同步,实现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有人员、有平台,还要抓住监管关键点。“经过深入调研乃至复盘研究,只要管好‘五本账’,就能管好用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卢氏县监察委员会委员常大伟介绍,一是盘清“家底账”,动态清产核资;二是管活“集体账”,实现“政”“经”分离;三是晒出“收支账”,财务公开透明;四是消除“隐患账”,立体监管防范;五是做实“奖惩账”,激发发展活力。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监管是个大课题,需要多部门协同发力。卢氏县明确并压实五方责任: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指导监督和服务农村“三资”管理,县财政局负责指导各乡镇财政所做好资金管理和财务人员培训工作,县社工部负责指导监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公示工作,县审计局依法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财务管理进行审计监督,县纪委监委对涉及违规违纪违法的行为进行查处。
如今,农村集体“三资”“1155”监管模式,已在莘川大地扎根,带来的是乡村清风扑面、发展花艳果硕。截至目前,该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达到314个,全县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的村(社区)达到24个,122个村(社区)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占比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