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丹徒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8种模式
2024-07-17 16:0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通讯员 刘琮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谷阳镇华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草坪项目。(丹徒区委组织部供图)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五聚焦五落实”深化提升行动和市委“党旗‘镇’红、一线建功”工程,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连续三年深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通过探索“四领四化”发展路径和“五个一”党建引领模式,全面推动村党组织建设和合作社发展互促并进、联动共赢,三年来,确定的16个区级试点示范村因村制宜、创新实践,探索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的8种模式,有力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尚未领办的村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与经验。2023年,全区88个行政村(涉农社区)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70万元,同比增长26%,增速全市第一,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产业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上党镇丰城村丰阳稻米专业合作社稻米加工项目是实体经营型典型案例。丰城村位于镇江南郊二十公里,村域面积7.19平方公里。近年来,丰城村党委认真学习戴庄经验,领办丰阳稻米专业合作社,8名村“两委”成员在合作社交叉任职,全程参与合作社生产经营管理。该村引进全自动水稻育秧技术,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4450平方米,打造中高端优质稻米全产业链科技示范基地800余亩、稻米加工中心5000平方米,年产大米25万公斤,年销售额150余万元。经过数年发展,丰阳稻米合作社基本实现粮食种植机械化,拥有各类农机设备10余台套,积累合作社固定资产500余万元。该村还积极打造现代集约化高效农业示范项目,利用麦秸秆等生产液体肥,同时建立农田施肥、灌溉一体化地下管网,实现灌溉施肥“一管两用”,成为全市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中首个推广村。为解决村内空心化严重、土地不能产生应有效益等问题,合作社还为村民提供土地托管服务,为200余户村民种植土地500余亩,通过土地保底分红及销售提成的方式带动村民共同致富。2023年,丰阳稻米合作社创成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据悉,实体经营型项目,由村党组织通过争取资金和项目投资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市场化运营,牵头抱团规模化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将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同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结合。

  高资街道水台村和索普集团党建联建项目企业带动型典型案例。水台村位于丹徒区高资街道南部,面积6.4平方公里,北依十里长山大学城和新312国道,属于茅山革命老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未开展实际经营,属典型的“空壳”组织。2020年,水台村党总支以全省“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为契机,和江苏索普集团签订党建联建协议,领办水青水稻专业合作社,争取100万元用于稻米加工厂厂房建设和设备购买,邀请亚夫团队作为技术指导,种植有机稻米并取得有机产品认证。取得初步收益后,索普集团又追加100万元用于加工厂设备改造、扩大种植、提升产业链,目前水青水稻专业合作社共有有机水稻田400亩,绿色水稻田1000亩,年产大米100万斤,净利润达75万元。在有机水稻产业的推动下,占地668亩的省级茶叶园区、国家级凤头鸭资源保种基地、紫苏油等一批特色农业项目落户水台村,水台村也成功创成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省特色田园乡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由2021年93.96万元增长至2023年225.95万元,增幅140%。

  据悉,企业带动型项目,通过龙头企业“造血式”定点帮扶,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经营平台,持续对其投入资金、整合资源、开发项目、消费帮扶,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稳定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

  谷阳镇华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草坪项目是资源盘活型典型案例。谷阳镇华村村位于丹徒城区东南,西连谷阳大道和勤政路,东临大运河,村域面积约3.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54亩,2022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45万元,处于全区较低水平。为改变村集体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华村村党总支积极领办合作社,清理回收2016年因专项整治关闭的老窑厂荒废地块,积极联合高新园市政公司合作开展生态草坪项目,项目一期分沙坪百慕大70亩、土坪马尼拉50亩,共120亩左右的生态草坪,2023年已成功上市销售,实现销售收入40余万元,同时带动了周边20户农户就业。村集体收入增长后,华村村党总支积极建设草坪项目二期,面积扩大到200余亩,主要建设草坪文化体验馆、生产经营性用房、四季花海,产业配套道路等,目前已基本建成,仅上半年吸引5000多名游客前来“打卡”拍照,预计2024年增加村集体收入近100万元。

  据悉,资源盘活型项目,以盘活集体资产、闲置抛荒土地等为抓手,通过发展本村特色产业,通过承包租赁、自主经营、合作经营、投资入股等方式,清理盘活村内可利用的资产资源,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荣炳园区曲阳村合作联盟是联合发展型典型案例。曲阳村位于镇江市丹徒区最南端、荣炳盐资源区最西段,村域面积10.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68亩,属茅山老区。2022年,曲阳村完成政经分离,原村集体领办的3家农业合作社和1家农业公司一并并入曲阳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运营,现曲阳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4300㎡厂房,300亩果园,120亩蔬菜基地,拥有“曲家味道”和“曲家曲香”2个品牌,所种黄瓜、甜瓜、黄桃、翠玉梨等农产品多次获得省内奖项。近年来,该村党委整合村内各类资源并多方联系,成立了曲阳合作联盟,吸引附近10个农业企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加入,实现联盟内品牌共享、技术共用、市场共拓、人才共育,辐射面积达2000余亩。联盟邀请外聘单位8个(1科研院所、3机关部门、3家国企、1个民主党派)为成员提供农技支持、政策指导、项目帮扶、销路拓宽等服务,有效提升联盟产品的竞争力。2023年,曲阳合作联盟成员实现销售200余万元,帮助周边600余户村民增收2000元以上,曲阳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55.7万元,同比增长24.4%。

  据悉,联合发展型项目,重在建立“抱团攻坚、共同发展”合作模式,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龙头,吸收周边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共同参与,建立合作联盟共享清单和需求清单,推动资源储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江心园区五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是农旅融合型典型案例。江心园区四面环江,常住人口仅4000余人,出入唯有汽渡,位置偏僻、资源短缺;五套村位于江心园区北部,村域面积7.2平方公里,2021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仅57.4万元。为破解发展困境,五套村党总支积极想办法、谋出路,建设设施大棚48亩,全自动变频式水肥一体化设施全覆盖,打造“红美人”柑橘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增加村集体收入,辐射带领群众致富,五套村红美人柑橘近年来多次在全省精品柑橘评比中荣获金奖。随着特色农业的做大做强,五套村充分发挥橘江里国家3A级旅游景区优势,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游”,建成“民俗一条街”,拥有8家特色民宿、13家农家乐,并在园区“柑橘节”“野菜节”“无花果节”等节庆中发挥特色,推动“以节造势、以节兴旅、以节富民”。五套村先后荣获省首批乡村旅游名村、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生态文明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23年,五套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9.5万元,相较2021年近翻了一番。

  据介绍,农旅融合型项目,主要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和人文历史资源,在田园乡村建设中,融合农文旅,重点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和特色文化旅游,打造乡村旅游新经济。

  高桥镇康泰村甜瓜(西瓜)种植项目是科研转化型的典型案例。康泰村位于长江北岸、高桥镇中部,村域总面积3.5平方公里,由于镇内轻工业较为发达,且距离城区较远,康泰村绝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空心化现象较为严重,2022年康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仅53.5万元。为改变现状,康泰村党总支在上级关心和第一书记支持下,与镇江市农科院联建共建成立康信专业合作社,农科院专家团队经现场勘查后,综合建设面积、土壤、水文等多种因素,建议合作社探索瓜类水果种植。在农科院指导下,康泰村共建设大棚12个共20亩,分别引种农科院“镇甜二号”白富美甜瓜、苏佳甜哈密瓜、冰淇淋小西瓜三样最新品种,从育种到采摘由镇江市农科院全过程进行指导,并帮助合作社成功注册商标“小羽鲜生”。2023年5月,合作社白富美甜瓜和冰淇淋小西瓜分别获得省级特金奖和省级金奖并得到广泛好评,近2万斤瓜果销售一空。2023年,康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至115.1万元。

  据悉,科研转化型项目,与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科研院所提供新技术、新品种,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组织开展生产,双方联合建设教学生产试验基地,实现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共享,有效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村集体收益。

  上党镇上党村股份合作社劳务公司是服务创收型的典型案例。上党村是上党集镇所在村,沪宁高速、扬溧高速和镇荣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村域面积1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万人。为充分利用村域企业多、流动人口多的红利,上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成立镇江仙人湖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吸纳社员100余人,对外承接政府公益类服务项目、校企后勤服务、道路养护、绿化管护、垃圾收集清运等业务,发展服务型经济,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营收入,还带动了村民就地就业,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仅2023年,劳务公司为丹徒区高级中学、支显宗中学等4家单位提供劳务服务,帮助50余名村民找到工作,产值176万元。该村股份合作社还流转土地800余亩,投资400万元,建成了“百亩优质稻米”暨“稻鸭供养”培育种植基地和市级“菜篮子”工程“百亩蔬菜大棚基地”,并建成3200平方米钢结构仓储用房,共带动种植户种植粮食3700余亩、直接销售收入400余万元。2023年,上党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56.8万元。

  据悉,服务创收型项目,集镇村或辖区内企业较多的村,发挥人力资源较为集中的优势,由股份合作社牵头成立村级劳务公司,提供土地、劳动力等要素,通过开发外包项目,为企业提供人员招聘、矛盾调解、卫生保洁等服务,实现互惠共赢。

  宝堰镇团结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菌菇大棚项目是飞地物业型的典型案例。团结村位于镇江南郊33公里,属于茅山老区,村域面积5.3平方公里,距离镇江、丹阳、句容等各市区均距离较远。2022年,宝堰镇收购盘活原润丰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占地面积约90亩的宝堰现代农业产业科创园,建设现代食用菌大棚项目,一期项目10个生产大棚,按照各村投资比例进行分配,其中团结村投资大棚3个。在市派第一书记指导帮助下,10个大棚已于2023年10月交付苏州禾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产使用,签订包租10年协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净收益7.5万元。该村还整合优质稻米、非遗米酒、宝堰美食等资源,带动种植各类农产品210亩,提供工作岗位10个,帮助销售优质大米5万斤、牛肉3000斤、出售米酒70吨,2023年全年销售农副产品80余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21年的66.4万元增长到2023年175.9万元。所获收益投入现代农业产业科创园二期项目11个智能温控食用菌种植大棚,并积极建设渔光互补项目,每年预计再提升村集体收入90余万元。

  据悉,飞地物业型项目重在统筹上级扶持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村集体自有资金,在区位优势地区购买或新建标准厂房、门面商铺、农业设施、仓储场地等物业项目,通过公开出租或参与分红实现稳定增收。

  

责编:刘琼